美國學者佩里格利諾曾說:“醫學居于科學與人文之間,它是最人文的科學、最經驗的藝術,并且是最科學的人文�!贬t療衛生事業涉及人的生老病死,貫穿人生的全部歷程,它囊括人的生理、心理雙重范疇,既有健康宣教,又有疾病防控、臨床診治,是除吃穿住行以外直接關系到民生的一個重大問題,所有的這些,決定了醫療衛生事業的特殊性和受關注程度。
在越來越倡導人文醫學的今天,作為醫療衛生事業主體的醫務人員,正確的價值取向日益凸顯其重要性。《日內瓦宣言》里說道:“我將要憑我的良心和尊嚴從事醫業,病人的健康應為我首要的顧念�!庇纱丝梢�,將醫學作為安身立命之所的最初,便要求我們的醫務人員要具備最基本的人文素養。
首先,醫學是圍繞人體研究的一門學科,每位醫務人員應牢固樹立“精醫理、長醫術”的價值觀,精勤治學,精研醫理。醫學事業的道路漫漫其修遠,上下求索方可精益求精,造福百姓。醫學作為實踐科學的一種,需要事必躬親、嚴謹謙遜的工作態度,以醫療單位的開放性政策作為自我進取的平臺,以本專業的縱向發展作為學術研究的依托,以行醫過程中經驗的積累作為醫術提升的階梯,努力創造自身價值的最大化、最優化、最全化。在我們身邊的醫務人員中,有為了完成一個科研課題,挑燈夜戰、廢寢忘食的;有為了解決一個醫學瓶頸,科室聯動,破難攻堅的,他們努力實現著自我的職業增值,同時又在日復一日服務病患的過程中,為社會持續充實潛在的醫療資源,并不斷創造無形的財富價值。他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將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毫無保留地貢獻給了健康事業,體現著人類抗擊疾病、提高生命質量的無聲訴求。
其次,醫乃仁術,救死扶傷、以治人為務,則更需要醫務人員秉承對生命的敬畏,不斷踐行“修醫德、守醫道”的價值觀。人的一生是一場修行,醫學的道路同樣是一種修行,每個醫務人員都要不斷提升使命感和榮譽感,把醫病等同于救人濟世,以寬厚之心達濟病患。修養醫德的過程,可能是曲折的漫長路途,也可能是內心矛盾的爭斗,這就要求醫務人員把持住內心的操守,不急功近利,不唯利是圖,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守得住平淡,始終不忘治病救人的初衷。康德說過,“這個世界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二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在醫療改革艱難行進,醫患關系開始如履薄冰的今天,更應該強烈呼喚道德體系的重建和人性本善的回歸。作為醫務人員要自觀己身,自修己行,緩和醫患關系,從身邊做起,從一句話做起,從一個微笑做起。那么,良好的溝通和交流同樣會和精湛的醫術一樣,演化成口口相傳的力量。
再次,醫務人員要堅定“為醫者人文情懷”的價值觀。冰心說,“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鮮花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覺悲涼”。為醫者的人文情懷不僅僅是從關注病情進展到關注病人感受的觀念轉變,更重要的是表達了對生命由衷的敬畏和對健康無比的珍視,彰顯了對人性的尊重。它以仁義為根,開出關愛之花,必將結下善果。目前,在醫療單位普遍開展的“三好一滿意”,就體現出人本精神和人文情懷的精髓,它將人文醫學逐步規范化、制度化,并與醫療單位的考核掛鉤,落實到醫療服務的細微之處,把維護群眾利益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精醫理、長醫術、修醫德、守醫道、人文情懷”等價值觀的建立,需要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個積累的過程,一個自下而上共同努力的過程,醫務人員與病人同舟共濟,共同抗擊疾病的場面,必將是最終的趨勢和最和諧的結果。盡管,醫患之間正經歷著陣痛,但我更愿意相信,這黎明前的黑暗,最終將會迎來生命蓬勃的綻放,成為全人類健康事業的福祉!
作者:寧波市第二醫院 宋恩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