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的一項活動,“汽車業規模論的隱憂和出路”論壇8日下午在博鰲舉行。會上,中國青年報汽車周刊主編武衛強、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和東風汽車總經理朱福壽等三位嘉賓圍繞著大家比較關注的“中國汽車是不是產能過剩,限購限行能否治堵,汽車尾氣是不是空氣污染的主要兇手”等話題展開討論。
中國汽車是不是產能過剩
全球汽車業除了美國和新興市場外,發展前景并不樂觀。歐洲市場的持續疲軟讓PSA、菲亞特、歐寶等汽車公司繼續維持艱難的運營局面。與此相比較,美國經濟的復蘇和中國汽車年銷量首次跨越2000萬銷量又讓汽車業看到了希望。中國汽車市場已經成為引領全球汽車業復蘇的“領頭羊”。然而,中國汽車市場正在陷入唯“規模論”的狂熱圈地建廠中,眾多車企將年銷售目標鎖定100萬輛,圍繞這些目標,新一輪的產能擴張甚囂塵上。然而,在核心城市限行限購、霧霾圍城、交通擁堵、能源危機等重重陰影下,規模論下的汽車業如何維系可持續發展?
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認為,現在談汽車產能過剩有點為時過早。在股市、房市和車市三大市場中,汽車市場發展是最健康的。他說,從全國目前汽車的保有量和千人擁有量來看,與世界上平均值相比還差一倍。他估計今年全國汽車的產銷會在2000多萬輛,中國的汽車還不存在產能過剩,只不過是存在著結構性過剩問題。
對此,東風汽車總經理朱福壽持著與徐和誼同樣的觀點,他也認為目前中國的汽車還沒有出現產能過剩,但對此問題應引起重視。朱福壽稱,汽車產能是屬于競爭性的產能,在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領域,產能過剩是成熟的市場經濟的一個最基本的推動,換句話說,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供給一定要是大于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講,他認為產能過剩或者供過于求是市場經濟一個最基本的推動。
限購限行能否治堵
最近,有新聞報道杭州開始限購汽車。且似乎更多的城市要開始限購。到底限購是不是治理交通、治理環境最好的辦法?
面對著主持人的話題,徐和誼稱,限購是最笨的辦法,全世界其他國家、地區、城市都沒有這樣做。朱福壽表示同意徐和誼的看法。
中國的汽車工業發展速度確實突飛猛進,超出了大家的預期。隨著汽車的快速發展,現在又面臨著環境污染問題、交通擁堵問題、大氣出現霧霾問題等等。
除限購方法之外,還有其他解決擁堵的辦法嗎?徐和誼稱,限購只不過是把這種擁堵的程度拉長了和放慢了而已,啥問題沒解決,像北京反而一年還得增加24萬輛。
在搖號和拍賣之間,誰比較科學?徐和誼認為,拍賣比搖號科學,當然不能說通過拍賣能解決一系列問題。他覺得應該綜合地、多方面通過市場的手段來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
而朱福壽表示,限購是由于快速發展帶來的,需要政府、民眾去理性地思考,要有耐心。然后政府、企業要有解決的措施,光靠限行限購是很難解決問題的。現在城市的管理、城市的發展、基礎設施的建設已經在滯后中發展,所以只能采取堵的形式。大家應該還要有耐心,要有理性,不能操之過急。
“堵車是一個世界難題。我們用十年的時間把過去三十年的車都賣出去了,北京城市的功能結構如果不去改變的話,可能是無法來調整的。限購解決不了問題。”中國青年報汽車周刊主編武衛強認為,限購一定不是最好的方式,但全國會有更多的地區加入這個行列。
特斯拉不會成為汽車業的蘋果
“特斯拉會不會成為汽車業的蘋果?”主持人話音剛落,徐和誼很快就做出回答“不可能。”朱福壽也補充說,特斯拉在國內關注度如此之高,“我很懷疑是不是有資本在后面當推手。”
徐和誼稱,特斯拉的大膽嘗試精神值得學習,確實對全球汽車行業發展新能源做了突出的貢獻,起到了推廣純電動汽車的作用,但技術上并沒有突破性。“我說點兒吹牛的話,但是你們肯定不信,信不信由你。”徐和誼稱,北汽正在和美國硅谷一個公司合作,預計將在明年年底推出一款在性能上超過ModelS的電動車產品。
而朱福壽也表達了和徐和誼類似的觀點。他說,“我希望特斯拉能夠成為汽車業的蘋果,也希望馬斯克能夠成為汽車業的喬布斯,但這僅僅是我的期待和希望而已。”
朱福壽說,東風汽車曾與同為電動車翹楚的菲斯科談了半年的競購,自己對包括特斯拉在內的美國電動車商對于政府支持的依賴性非常了解。“目前特斯拉的產品銷售目標在7萬輛,對于中國的市場只是一個非常小的細分市場。”他不認為特斯拉可以對中國市場產生很大影響。
對于同一個問題,武衛強卻認為,特斯拉并不是我們汽車人所關注的真正的競爭對手,因為它的電池技術并沒有發生真正的突破,而且現在電動車的阻力都來自于電池因素。如果特斯拉不是用6000塊筆記本電池堆起來的,而是真正地發明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目前公布的電池用于市場化運作,那才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