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照省政府下達的2015年金華治堵任務書,共有8大項25個子項目標任務。到7月底,已完成的有15項,進度過半的有3項,正在有序推進的7項。”8月4日,金華市治堵辦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是治理城市擁堵的第三年,金華雖然有兩年多的治堵工作探索和實踐,但要把治堵工作提升到一個更高水平,沒有捷徑可走,只有發揮“螞蟻啃骨頭”的精神,金華又添“三招”,力爭重返全省治堵先進行列的目標。
齊抓共管抓長效
今年以來,金華把治堵工作作為推進城市建設和管理的重要抓手,將治堵工作規劃列入綜合交通“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內容,特別是軌道交通建設,提前謀劃;在金義都市新區和多湖中央商務區地下空間建設規劃中引入“綜合管廊”新概念,屆時兩區地下空間將集人防、地下商業、地下交通、地下市政設施為一體,為推進治堵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重視機構、人員、資金落實。選派骨干力量充實到治堵辦,市縣兩級均將治堵工作資金納入財政預算,保障治堵資金。特別是治堵工作連續三年寫入市政府工作報告和“為民辦實事”事項。對年度治堵工作要點和建設項目,在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廣泛征求意見,經審定后,以任務書形式交辦各級各部門,并列入年度政府目標考核。金華市治堵辦堅持每周一檢查、每月一通報,及時督促整改。
借智借力抓創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金華治堵工作年年在創新上下功夫。通過深入調研、分析,確立了“依法治堵、科技治堵、全民治堵、長效治堵”的思路,更加注重治堵工作的規劃編制、長效機制的建立、統籌推進、源頭控制和全市的整體推進。今年全面推廣金華道路交叉口“精細化管理”模式,實現市區重要路段的全覆蓋;計劃投資5000多萬元建設停車誘導系統及停車場收費管理系統。
在交通秩序管理中引入“社會治理”模式,以市區8條嚴管道路和2個嚴管示范區為重點,按屬地管理原則,成立以公安交警、行政執法、機關干部、社區群眾組成的聯合執法巡邏隊,以網格化的責任落實模式實行片區化管理。借助信息技術構建“智慧大交通”系統,擴展40個路口高清卡口型電子警察、5個路段高清智能卡口、30個點位監控球機和60個方向的流量檢測設備,建設完善交通信息誘導、停車誘導、電子地圖指揮調度等系統,發布城市交通運行指數。建設“金華行”微信公眾服務平臺,“金華交警”微信公眾服務平臺,運用“互聯網+”思維積極創新新媒體時代“微服務”。目前兩個微信平臺粉絲量均已超過15萬,平均每日超出2萬人使用。
借智借力抓創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金華治堵工作年年在創新上下功夫。通過深入調研、分析,確立了“依法治堵、科技治堵、全民治堵、長效治堵”的思路,更加注重治堵工作的規劃編制、長效機制的建立、統籌推進、源頭控制和全市的整體推進。今年全面推廣金華道路交叉口“精細化管理”模式,實現市區重要路段的全覆蓋;計劃投資5000多萬元建設停車誘導系統及停車場收費管理系統。
在交通秩序管理中引入“社會治理”模式,以市區8條嚴管道路和2個嚴管示范區為重點,按屬地管理原則,成立以公安交警、行政執法、機關干部、社區群眾組成的聯合執法巡邏隊,以網格化的責任落實模式實行片區化管理。借助信息技術構建“智慧大交通”系統,擴展40個路口高清卡口型電子警察、5個路段高清智能卡口、30個點位監控球機和60個方向的流量檢測設備,建設完善交通信息誘導、停車誘導、電子地圖指揮調度等系統,發布城市交通運行指數。建設“金華行”微信公眾服務平臺,“金華交警”微信公眾服務平臺,運用“互聯網+”思維積極創新新媒體時代“微服務”。目前兩個微信平臺粉絲量均已超過15萬,平均每日超出2萬人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