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一市東岙村與臺州三門相鄰,村民來一趟城區要翻好幾座山。隨著楓槎嶺和削壁嶺兩條隧道的先后開通,村民騎電動自行車半小時就能輕松進城。
去年12月底,寧波最長的公路隧道花山隧道開通,讓寧海東部5個鎮鄉集體邁進城鄉15分鐘交通圈。寧海目前在建的還有飛鳳山、鳳潭、桐盤山、雁蒼山、溫泉、梅林、烏巖山、獅子巖等8條隧道,兩年內全部完工,屆時寧海將進入全域15分鐘交通圈時代。
近五年來,寧海大力推進大交通體系建設,先后投入近60億元,打造“一環八射三縱七連”公路網主干線建設,總計規劃和新建道路達300公里,并在各進出城鄉節點上,打通了馬鞍嶺、楓槎嶺、削壁嶺、項連山、花山等5條城鄉連接隧道,沖破大山圍城格局。
隧道及連接線的貫通,改變了沿途居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在外打拼的一市鎮嶺頭村村民葉永良看到家鄉即將通隧道,毅然返鄉創業,承包了100多畝坡地種植白枇杷。楓槎嶺隧道打通后,他把枇杷傳統的銷售模式變為采摘游、體驗游和電話直送模式,還辦起了集觀賞、體驗、餐飲于一體的休閑度假山莊。隧道開辟了一市農民的致富路,位于楓槎嶺隧道口的周家岙村,村民大都外出打工或在家務農,隧道開通后,很多村民選擇往來于隧道到城里務工。
隧道和連接線的貫通,不僅拉近了城鄉地域距離,也激發了地方經濟活力。4A級景區前童古鎮游客不少,但游客大多住在城區玩在前童,“瓶頸”一直難于突破。馬鞍嶺隧道通車后,古鎮距城關從半小時縮短到10分鐘路程,夜游前童、前童驛站等旅游和民宿等項目應運而生,連續3年古鎮旅游收入每年超過20%高速增長。剛剛融入“城區經濟圈”的茶院鄉也迅速成為一方投資熱土,去年就有旅游、農家樂、林果業、觀光農業等近十個項目前來搶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