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食安辦、市市場監管局】
一、肉品和水產品安全專項整治“百日會戰”行動
根據省食安委的統一部署,我市從3月1日起全面開展為期100天的肉品和水產品安全專項整治“百日會戰”行動。全市各級政府及其監管部門立足實際,及早部署,快速響應,深入排查,縱橫聯動,嚴查嚴處,全市圍繞“5個重要環節”、“6大重點領域”、“7種主要違法行為”和“8個一內容”,掃隱患,破要案,建機制,促提升,奪取了較顯著的成果。各地主要做法和相關案例如下:
1.謀定后動,部署推進保落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劉奇就有關事項做出專門批示,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壽永年專題聽取部署情況匯報,并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會議上進行專門部署和強調。市政府將“百日會戰”列入對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市級有關部門食品工作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市食安辦結合寧波實際及時制定方案,以食安委2015年1號文件全力推進。市市場監管局專門制定“百日會戰”實施方案,農業、海洋與漁業、公安、檢驗檢疫和海關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能,層層部署推進。各地政府分管領導親自部署,掛帥指揮,全力推進。鄞州區連續召開全區食品安全會議、食安辦主任擴大會議、局務擴大會議進行部署;余姚市以在行動結束后評比“百日會戰”先進集體作為激勵措施;象山縣加大考核權重,將“破大案、挖源頭、搗窩點、摧網絡”作為“百日會戰”主攻方向部署落實。
2.綜合施策,全面排查掃隱患。通過抽樣檢驗、輿情監測、會商研判等方式,以突擊檢查、夜間蹲點、部門聯合等手段全面排摸,不留隱患死角。一是全面抽檢排隱患。以問題為導向,開展覆蓋“5個重點環節”及“6個重點領域”的全市統籌抽檢,提高抽檢效率及信息利用率。行動期間,全市共實施肉品和水產品監督抽檢4957批次。農業部門增加四環素、土霉素、金霉素、強力霉素、氟笨尼考、替米考星、阿莫西林和氯霉素等監測項目,市本級以上共開展抽樣監測518個批次;海洋與漁業部門抽檢水產品210批次,對不合格產品及時采取擴大抽樣、限制銷售等措施。寧�?h對自制熟牛肉進行專項抽檢,查處2起“假牛肉”案件,罰沒3萬余元。二是廣泛排查挖隱患。全市對畜禽與水產養殖場、肉品和水產品生產經營單位、倉庫與冷庫、農貿市場及大型商超的肉品和水產品來源渠道、肉制品與水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等實施深入排摸,詳細記錄安全風險隱患。同時,充分利用基層食品安全責任網絡,發揮“千里眼”、“順風耳”作用,開展地毯式排查。保稅區深入排查進口商品市場經營戶,發現部份未索取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的在售及庫存進口肉品;寧海縣利用協管員提供的線索,查處農村酒宴未經檢驗檢疫的牛羊肉品及超過保質期的肉品等違法行為,罰沒款10.1萬元。三是會商研判除隱患。全市建立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會商研判工作機制,市場監管局多次召開會商分析會議,對肉品和水產品風險隱患點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評估,對其成因,發生概率、可控性和緊急程度,可能造成的危害進行研判,目前,已研究并確定了冷凍進口鮮肉、圓尾鱟、河豚魚、自制熟食菌落總數超標等風險點的相應防范處置措施。四是倒逼追查抓根源。各地針對重點領域、場所和品種存在的風險隱患,深挖狠挖根源問題。江東區查獲一起未經許可從事羊肉生產加工案,并根據進貨途徑倒查批發市場,最終當事人處罰沒款8.58萬元。寧�?h通過實施加工點登記備案制,突擊倒查加工冷庫,查獲從“巴西”進口的未經檢驗檢疫的牛百葉、牛筋,罰沒款7.4萬元;江北區抓住批發源頭高風險點位,追蹤溯源,查獲批發市場51箱過期、無中文標識冷凍水產品及肉制品;余姚市通過銷售環節層層倒查,查獲罰沒款達14萬元的無證無照非法加工香腸的肉制品大案;象山縣實施“一照多址”管理模式,通過核查肉品市場外加工點,發現并及時消除多個違法犯罪風險隱患點。
3.縱橫聯動,合力作戰破潛規。各地各部門打破環節、地域限制,通力配合,嚴查快打,有力地震懾了違法行為。一是打破壁壘,開展聯合執法整治。各部門密切協作,聯動配合,編織縝密的違法犯罪行為打擊網。如市場監管部門提供排查線索,公安部門蹲點、控制人員及車輛,檢驗檢疫部門開展技術鑒定、業務咨詢。期間,市市場監管局移交公安部門一起涉案60噸豬肉冒充牛羊肉案;奉化市抽調各部門共47人次組建生豬屠宰聯合稽查隊,查處經營戶5戶,收繳未經檢疫肉品60公斤;寧�?h市場監管、公安、鄉鎮(街道)等聯合查處無證無照肉品和水產品生產經營行為9起,罰沒款20余萬元;余姚市市場監管局通過聯合公安部門控制當事人,借助刑偵手段獲取現場證據,查獲多起大要案。此外,注重區域對接,案件信息及時通報杭州、臺州等地,促成區域聯動,違法行為徹查深查。二是重點突破,凈化進口肉品市場。開展以進口肉品為重點的打擊疫區牛肉走私專項行動,全面排查進貨渠道不明、手續不全、檢驗檢疫不合格的牛肉,對市場上發現的走私牛肉,順藤摸瓜,倒查源頭,破網除鏈。全市查獲未經檢驗檢疫進口肉品的大案要案(罰沒款10萬元以上)5起,罰沒款達81.99萬元。寧波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聯合市口岸打私辦、市市場監管局、寧波海關開展突擊聯合行動,查獲來自印度、巴西、美國等疫區國家的速凍牛肉、牛排、牛肚等共20多噸,涉案貨值30余萬元,有力遏制了全市肉品走私行為。三是重拳出擊,嚴懲違法犯罪行為。各地各部門在“百日會戰”行動中始終堅持用重典、出重拳,查大案、破要案、辦鐵案,以“快刀利劍”之勢凌厲打擊肉品和水產品違法犯罪行為。行動期間,全市取締私屠濫宰點、“黑加工點”等“黑窩點”172個,查處肉品和水產品案件529起,罰沒款540.66萬元,已大幅超過2014年全年肉品和水產品案件數及罰沒款數。余姚市成功搗毀一個牛羊肉加工黑窩點,現場扣押牛羊肉1300余公斤,涉案金額6.5萬元,中央電視臺對此案作了專題采訪;鄞州區查扣252箱無中文標簽進口肉品,涉及7個牛肉品種,貨值4.5萬元;北侖區查處一起銷售無食品標簽冷凍牛羊肉案,查獲涉案牛羊肉1.04噸,貨值金額為6.67萬元;鎮海區查處一家存在無照經營、虛假廣告、不正當競爭等行為的冷鮮肉經營店,涉案貨值32.74萬元;江北區查獲多春魚籽、海蜇、蟹柳、南美白蝦等過期冷凍水產品11箱,無中文標識水產品40箱。象山縣針對流動早餐攤、夜間燒烤攤開展7次專項整治行動,暫扣燒烤攤8攤、流動早餐攤12攤。慈溪市查處2起無中文標簽的未經檢驗檢疫牛肉案,扣押牛肉14912公斤。
4.群防群控,社會共治增實效。通過專項培訓、宣傳教育、群眾監督等方式,發揮共治活力。一是引導企業自律,落實主體責任。加強對肉品和水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的引導和督促,鄞州區約談凍品交易中心負責人,逐條剖析存在問題并發放書面責令整改通知書;江東區面向批發交易市場所有肉品和水產品批發經營戶開展系列培訓,奉化市針對60余名重點養殖戶和外海捕撈船老大組織開展培訓會,強調養殖過程科學守法。各地各部門與相關生產經營主體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承諾書》1萬余份,有效強化主體第一責任和誠信自律意識。二是開展宣傳教育,營造輿論氛圍。借助“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世界衛生日”、基層食品安全知識競賽等活動載體,通過進村入戶宣講、“你點題、我檢測”、“手手相牽”以及邀請媒體全程跟蹤現場報道等方式,開展“百日會戰”主題宣傳,全市累計舉辦專場咨詢宣傳74場次、張貼“百日會戰”公告16萬余張,發放資料59771本(冊),切實提高了公眾食品安全意識、認知水平和應對風險能力。農業部門開展“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宣傳月”專題活動;海洋與漁業部門探索“訂單式”培訓模式,開展多期無公害漁業產品內檢員培訓班;鄞州區在鄞州電視臺黃金時段播放“百日會戰”行動公益廣告,發放含食品安全漫畫插頁的學生筆記本7萬本;鎮海區在鎮海新聞網開設“百日會戰”專題欄,設計張貼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公益海報500份。三是調動公眾參與,回饋群眾訴求。利用網絡輿情平臺、投訴舉報熱線,暢通公眾參與“百日會戰”有效途徑,期間,共接到相關投訴170件,舉報103件,均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對于屬實的舉報全部予以立案查處,并落實舉報獎勵19起,發放獎金21230元。此外,此次會戰注重發揮業內人士主觀能動性。如寧海縣直屬市場監管所通過案件當事人挖掘行業第一手信息,查獲11件串案,罰沒款35萬元。鄞州區根據同行人士信息舉報,查獲一起中央廚房使用未經檢驗檢疫肉類的案件,罰沒款11.44萬元。
5.建章立制,標本兼治重長效。全市各級政府部門以此次“百日會戰”行動為契機,打建并舉,積極探索各類制度機制建設,建立健全各項長效機制。市食安辦探索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傳遞共享機制,創辦食品安全動態�?�,按月編發,向各方通報“百日會戰”行動進展,進一步加大推動力,目前已編發三期。農業部門推進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并積極探索建立“養殖場-收集點-無害化處理場“全程無縫隙監管體制。市場監管部門與農業、海洋與漁業、檢驗檢疫、海關、打私辦、公安等部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及涉嫌犯罪聯動執法工作機制,進一步提高違法犯罪打擊力度;同時,在寧海開展冷庫規范管理試點探索,建立冷庫備案制度,制定《寧�?h冷凍冷藏食品監督管理指導意見》、《冷庫食品“六有”管理制度》,規范冷庫冷凍食品進(銷)貨臺賬及管理公示牌等,不斷促進行業規范化發展。北侖區制定《關于建立北侖區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協作機制的備忘錄》,建立“優勢互補、銜接緊密、聯合查處、保障有力”的長效協作機制。
二、“清螺禁魚”行動
今年以來,結合全市開展的肉品和水產品安全專項整治“百日會戰”行動,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將河豚魚、織紋螺等有毒有害食品作為餐飲環節整治工作的重點,1至5月,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4261人次,檢查3364戶次,共查獲河豚魚、織紋螺等有毒有害食品21.345公斤,立案查處案件7起,罰沒款達2.3138萬元,同時加強與刑事司法的銜接,移送案件2起,有效震懾了違法經營有毒有害食品的行為。近期,隨著天氣逐漸轉熱,由河豚魚、織紋螺等有毒有害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進入高發期,為有效預防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切實保障全市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市局印發了《關于開展清螺禁魚專項檢查行動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在上階段工作基礎上,自5月底開始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一次為期一個月的“清螺禁魚”集中排查行動,希望通過行動能進一步肅清和嚴厲打擊餐飲環節違法違規經營河豚魚、織紋螺等有毒有害食物的行為。
在清螺禁魚整治行動過程中,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充分發揮了各基層監管所的作用,大力開展宣傳培訓活動,不斷形成全民參與的良好社會氛圍。一是有效借助各類媒體的作用,報道整治工作成效、發布有關預警信息、宣傳河豚魚等相關法規和知識,使廣大群眾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調動參與監管的積極性,今年以來全市共宣傳報道相關內容28次,發布預警信息45件,發放宣傳資料4205份。二是對有關餐飲單位負責人和廚師長,以及農貿市場、水產經營戶等重點單位的負責人開展食品安全有關法律法規的培訓,增強其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意識和守法意識,今年以來共培訓1035戶次、合計1897人次。
三、“餐桌掃毒”專項行動
根據《寧波市禁毒委員會辦公室等三部門關于嚴厲打擊在食品中添加罌粟殼行為的通知》(甬禁毒辦[2015]2號)文件精神,市市場監管局與公安部門密切配合,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食品中非法添加罌粟成份代號為“餐桌掃毒”專項行動,通過這次專項行動,發現并查處了一批食品中非法添加罌粟成份的違法犯罪行為。本次專項行動的主要對象是龍蝦店、熟食鹵味店、秘制湯料店、火鍋店、燒鴨面片店、鴨脖子店、骨頭煲、牛肉湯面、麻辣燙、川菜館、調味品批發市場等。
(一)后續處理情況
市場監管部門嚴格依法行政,對違法單位和個人,除依法做出行政處罰和移交公安部門追究刑事責任外,還將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對持有餐飲服務食品許可證的單位予以吊銷許可證,對無證單位予以取締。二是將違法單位和人員,依照《寧波市食品安全“黑名單”管理辦法》,列入“黑名單”目錄。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建立部門協作機制。全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根據日常監管中掌握的信息,主動加強與禁毒辦、公安部門的信息交流,加強部門合作,聯合公安部門開展不定期的突擊性聯合執法專項行動,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食品中添加罌粟殼違法犯罪行為。
2.建立常態化日常監管機制。一是加強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和重點單位的日常檢查,充分運用現場快速技術,加大檢測頻次,及時發現違法犯罪線索。二是積極發揮群眾舉報獎勵作用,對群眾舉報的單位,立即組織執法人員進行現場檢查和檢測,努力營造人人參與、社會共治的社會氛圍。三是加大社會宣傳力度,提高公眾自覺識別和抵制在食品中非法添加罌粟殼行為。
3.建立信息發布與信用懲戒機制。一是及時向社會公開食品中非法添加罌粟殼違法犯罪案件的行政和刑事處罰信息,震懾違法犯罪行為。二是將違法犯罪人員列入食品安全“黑名單”,并將違法犯罪行為記入個人信用檔案,禁止其從事食品生產經營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