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么要出臺政策促進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
近年來,我市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迅速,初步形成以兒童專科(婦幼)醫院、綜合醫院兒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成的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兒童醫療救治水平逐步提高,兒童發病率和死亡率不斷降低。但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尤其近期國家基本政策調整,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兒童醫療服務需求迅速增長,我市兒童醫療資源供給不足、發展不平衡、醫護人員執業風險高、勞動強度高等問題突顯,亟待通過全面改革來破解難題。
2016年5月,國家衛生計生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將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作為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8月,浙江省衛計委等六部門下發《關于印發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目標任務。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重要講話中,又強調了要重視少年兒童健康。根據國家和省相關政策文件精神,結合寧波實際,制定《寧波市關于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旨在深化我市兒童醫療衛生領域體制改革,進一步破解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服務能力建設“瓶頸”,對促進我市兒童醫療衛生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滿足日益增長的兒童健康服務需求,保障兒童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二、近年我市兒科醫療資源分布情況及破解兒科就診難題主要舉措有哪些?
經專項調查,目前全市約有200家醫療機構開展兒科診療服務,其中76家提供兒科急診服務,28家獨立設置兒科病房。全市擁有兒科核定床位1885張,每千名兒童床位1.61張;兒科執業醫師(兒內科)889人,每千名兒童執業醫師數(兒內科)0.76名。
為有效緩解兒科“看病難”,早在2012年原市衛生局就已在調研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措施。一方面要求全市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兒科,方便患兒就近診治;另一方面以推進市級醫院兒科建設為重點,調整優化全市兒科布局,推進市中心城區兒童醫療資源的均衡發展。同時還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實施方案,及時應對兒童季節性疾病就診高峰。2013、2014年我市連續兩年將“緩解兒童看病難”列入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2013年5月,市李惠利醫院和市第二醫院先后開設兒科門診,部分緩解了市婦兒醫院的就診壓力。2014年1月,市婦兒醫院北部院區門診試運營,同年3月住院部投入運營,截至目前共開設兒科床位336張。2016年8月,李惠利東部醫院兒科正式運營,開設有兒科床位40張。2016年6月,市婦兒醫院本部新建兒科住院大樓門診試運營,住院部將在年內啟用,屆時可新增兒科床位約400張。2017年1月《實施方案》的正式出臺,從政策層面為我市兒童醫療衛生事業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保障。
三、《實施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以浙江省方案基本框架為參照,融入國家和省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體現寧波市作為醫改先行先試地區特色,由實施目標、實施內容、保障措施三部分組成。實施目標部分提出了方案總體內容框架,并在省方案實施目標基礎上,結合寧波實際,從各級醫療機構兒科住院床位、門診服務、執業醫師配置等方面,確定了“十三五”期間我市兒童醫療衛生服務發展具體目標,為《實施方案》的重點。實施內容部分以省方案為基礎,共分五方面,其中根據國家、省衛生健康大會精神,新增優化兒童發展的全周期健康管理部分內容,并結合我市醫改先行先試城市特點,重點在推進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改革方面有所突破,為《實施方案》亮點所在。保障措施部分提出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部門分工協作、加強社會宣傳,保證《實施方案》真正貫徹落實。
四、《實施方案》有哪些亮點?
《實施方案》亮點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創新落實兒科分級診療制度。進一步完善兒科醫療服務體系,明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兒科醫療服務功能,重點提升縣域兒科醫療服務能力。首先,探索以市婦兒醫院為龍頭,通過科室托管+標準化管理模式,與其它市級醫院組建兒科服務聯盟,強化資源統一調配,快速提升兒科服務能力。其次,以縣域為單位,通過重點托管、對口支援等方式,強化兒科醫療服務聯合體建設,推動兒科醫療資源規范化、連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再次,全市要建設市、縣兩級兒童危急重癥救治中心,并根據不同地域在全市設置3-5個兒童專病中心,完善市、縣兩級聯動機制,提高縣域內兒童危急重癥救治能力,減少危重兒童、新生兒的轉送。二是促進兒童心理和康復服務體系建設。提出整合衛計、教育、民政、殘聯等部門現有資源,加強兒童常見心理疾病的早期發現與干預,促進市、縣、社區各級康復體系建設,推進殘疾兒童基本康復救助,全面實施殘疾兒童基本康復服務與補貼制度,進一步完善兒童心理和康復服務體系。三是優化兒童發展的全周期健康管理。強調全生命周期的概念,提出將兒童發展周期作為整體納入健康管理,包括加強兒童相關的公共衛生機構建設,規范胎兒期、嬰兒期、幼兒期和學齡期以及青春期健康管理。四是加強兒科發展財政投入。各級財政對同級醫療機構按每兒科門(急)診人次8元,每住院床日15元的標準,根據兒科服務績效給予專項補助,并向兒童醫院和兒科、兒童康復工作適當傾斜。
五、我市《實施方案》目標要求是什么?
《實施方案》結合寧波實際提出,到2018年,市婦女兒童醫院兒科床位增加到1000張,全市二級乙等以上(含)綜合醫院均開設兒科門診,二級甲等以上(含)綜合醫院均設置兒科病房,兒科床位數占醫院床位總數的2%以上。到2020年,建立功能明確、布局合理、規模適當、富有效率的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每千名兒童床位數增加到2.2張,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0.9名,每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少有1名全科醫生提供規范的兒童基本醫療服務,基本滿足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創建2個以上省級兒童早期發展示范基地,爭創1個以上國家級兒童早期發展示范基地。
六、如何完善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完善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必須明確兒童綜合、�?啤⒚駹I醫療服務體系、心理與康復服務體系的功能定位及任務分工,便于各體系協調規劃與建設。一是完善市、縣、鄉三級兒童綜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市級以婦女兒童醫院為龍頭,承擔兒科領域的急危重癥、疑難病癥診療、科研教學、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等任務。縣級綜合醫院、縣級婦幼保健院(縣級婦女兒童醫院)是縣域兒童醫療衛生服務的主體單位,承擔兒科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急危重癥搶救與疑難病轉診、基層兒科醫務人員的培訓指導、適宜技術的推廣應用等功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機構是為轄區兒童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網底,承擔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首診和一般診療,以及兒童預防保健、健康教育、醫療康復等服務。二是發展兒童�?漆t療衛生服務體系。以市級綜合醫院和其他市級專科醫院為依托,在承擔兒科常見病、多發病診療的同時,鼓勵其結合自身學科優勢,積極發展兒童特色專科,并承擔相應�?频募蔽V匕Y、疑難病癥的診療、兒科臨床科研、�?迫瞬排囵B等任務。三是鼓勵發展民營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兒童醫院、兒科診所、兒童康復中心等兒童專科醫療機構和康復機構,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四是促進兒童心理和康復服務體系建設。提出整合衛計、教育、民政、殘聯等部門現有資源,加強兒童常見心理疾病的早期發現與干預,促進市、縣、社區各級康復體系建設,推進殘疾兒童基本康復救助,全面實施殘疾兒童基本康復服務與補貼制度,進一步完善兒童心理和康復服務體系。
七、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有哪些主要措施?
一是加強兒童醫院、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兒科建設,明確各級醫療機構兒科服務能力建設內容。二是提升基層兒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推進家庭醫師簽約,做好兒童基本醫療、預防保健和健康管理服務。三是落實兒科分級診療制度,建立健全“雙下沉、兩提升”長效機制,制定不同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清單,暢通雙向轉診通道。四是加強兒童危急重癥救治能力建設,設立市、縣兩級兒童危急重癥救治中心,開展市、縣級新生兒搶救中心標準化建設,提高院前急救機構反應能力,加強各級醫療機構感染性疾病科建設。五是加強中醫兒科診療服務,各級公立中醫醫院按要求開設兒科門診和住院,提供兒科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診療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推廣中醫非藥物療法開展兒童基本醫療和預防保健。六是完善兒童相關藥物配備,加強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兒童相關搶救藥品和常用治療藥物配備。七是創新兒童醫療衛生服務形式,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健全兒童遠程醫療、在線咨詢、醫療信息查詢、檢驗檢查結果共享、免疫接種、健康體檢、科普教育等服務體系。
八、如何強化兒科人才隊伍建設?
一是強調擴大兒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規模,開展相關專業醫師兒科轉崗培訓,同時明確提出要充實兒童保健人員隊伍。市、縣兩級婦幼保健機構的人力配置按轄區人口總數的萬分之一人配備,轄區內婦幼保健人員配備達到0.29人/千人以上。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至少配備1名專職的兒童保健醫務人員。二是加大兒科人才引進力度。將兒科醫生列入緊缺崗位,鼓勵各級醫療機構面向全國范圍招聘優秀的兒科帶頭人及相應人才,快速提升我市兒科整體實力。探索在醫學院校本科高年級中通過公開招聘選拔優秀的醫學生,實現兒科醫生實習、規培、就業一體化培養途徑。三是促進兒科醫務人員職業發展。適當提高市、縣兩級婦女兒童醫院(婦幼保健機構)中高級衛生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主要用于兒科醫生崗位聘任。對綜合性醫院兒科醫生護士評聘中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職務給予適當傾斜,有條件的可單列核定崗位結構比例。在重點專科建設、科研成果獎勵、創新人才選拔、技術職稱評聘、在職崗位培訓、干部掛職鍛煉以及評優評先推薦等方面,對于符合條件的兒科與兒科醫務人員,予以優先考慮。
九、推進兒童醫療衛生服務發展主要有哪些改革措施?
《實施方案》推進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措施主要包括服務價格、人事薪酬、財政補償以及醫保政策配套。一是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則,合理調整兒科醫療服務價格。對兒科急診等服務價格偏低的項目予以優先調整,兒科特色的新增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優先審批。二是提高兒科醫務人員薪酬待遇。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醫務人員薪酬制度。三是加大兒科發展財政投入。各級財政對同級醫療機構按每兒科門(急)診人次8元、每住院床日15元的標準,根據兒科服務績效給予專項補助,并向兒童醫院和兒科、兒童康復工作適當傾斜。四是完善兒童醫療保障政策。根據兒科醫療特點和需求,完善醫保支付方式,合理確定人頭人次比,并逐步提高醫保保障水平。按規定將兒童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后的醫療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支持商業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有效銜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