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其:中醫學是治病的學問,也是治人的學問
王慶其
正因為中醫學有著深厚的中國哲學基因,因此,它與西方醫學有很大不同。在我看來,其中一個最大的不同在于,與其說中醫學是治病的學問,不如說是治人的學問,是通過治人達到治病的目的。
《黃帝內經》記載:“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人者,天地之鎮也”,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人本思想。當前,由于醫療水平的限制,尚有許多疾病還缺少理想的根除辦法,但是中醫藥扶助保護人的正氣,通過正氣抵御疾病,不失為延長生命,提高生存質量的良好對策,也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醫學理念。清代醫著《醫學源流論》把保護元氣視為“醫家第一活人要義”,“若元氣不傷,病雖甚不死;元氣或傷,雖病輕亦死”,“診病決死生者,不視病之輕重,而視元氣之存亡,則百不失一矣”。所以臨床治病不忘處處顧護正氣,尤其是對于急危重癥,主張“留得一分正氣,便有一分生機”。
就拿新冠肺炎來說,屬于中醫疫病范疇,病因為感受疫戾之氣襲肺。其特點正如《黃帝內經素問》所說:“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不施救療,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清代醫著《溫疫論》也說:“疫者感天地之癘氣,……此氣之來,無論老少強弱,觸之者即病,邪從口鼻而入”。文獻提示,疫病是由感受疫癘瘴氣,從鼻吸入由呼吸道傳染的急性傳染病。
醫學研究認為,新冠肺炎是一種新型的病毒感染,目前還缺乏十分有效的對抗病毒的藥物來治療。但無論是預防或者治療,努力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通過患者自身的抗病能力抵御邪毒,是防控疫毒的關鍵。而要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最重要的是養護好中醫所認為的“正氣”�!饵S帝內經》提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意思是,疫毒之所以侵犯人體主要由于“正氣虛”,反之“正氣不虛”,疫毒就不能侵入,即使得病也往往癥狀比較輕,預后好,痊愈快。對于機體來說,“正氣”集中體現在人的抗病能力。中醫認為,人體內部有一種生化和制約并存的自穩調節機制,具有自我調節、自我控制、自我修復、自我防御四大功能,人體依靠這些自穩調節功能維系著生命活動的有序進行,并具備抵御致病因素侵犯的能力。
通過提升人體免疫力來治病,避免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種以治人來達到治病目的的做法,體現了系統觀念,是中國人的一種智慧。中醫歷代有關瘟疫的文獻記載了大量的治療疫病的寶貴經驗,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實踐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實踐證明,中醫藥“扶正祛邪,清瘟排毒”的方法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效,通過中西醫結合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中國醫藥學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斗中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ㄗ髡呦瞪虾V嗅t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名中醫)
來源:解放日報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