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春洋:建設雙循環樞紐城市 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
編者按
構建新發展格局,既是當下應對國內外大變局的主動舉措,更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2020年3月29日,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浙江考察,首站來到寧波舟山港(北侖穿山港區)和北侖大碶靈峰工業社區。在考察寧波之后,提出了“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命題。寧波把握新時期國內外形勢變化和國家戰略要求,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城市,加強與寧波制造業、開放經濟優勢相結合,與國家戰略、超大規模國內市場相結合,探索具有寧波特質的構建新發展格局之路。這既是寧波的政治責任,更是寧波發展的根本動力和方向指引。
鐘春洋
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決策萌發的理論脈絡
1、從思想脈絡看,“跳出浙江發展浙江”與構建新發展格局在謀篇布局上具有契合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提出“跳出浙江發展浙江”,構筑對內對外開放新格局,主動接軌上海、積極參與長三角合作交流等一系列的判斷和論述。這些重要論述,其發展理念具有先進性,實踐探索具有前瞻性,為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思想素材和實踐依據。2020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首次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5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首次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寫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謀篇布局下,我國開放的進程不斷推進,“雙循環”的體制機制逐步建立,政策體系日益完善。
2、從歷史維度看,“以港興市、以市促港”與構建新發展格局在內在邏輯上具有一致性
改革開放以來,寧波充分挖掘和發揮港口功能,實現了城市與港口的互動、協調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指出,寧波“要深入實施‘以港興市、以市促港’的發展戰略”,并提出了推進寧波舟山港一體化、構建港口經濟圈等重大戰略構想,親自協調推動了杭州灣跨海大橋、象山港大橋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寧波等地的古港是‘一帶一路’的活化石”,強調寧波舟山港是國家戰略的“硬核力量”。寧波始終立足自身實際,著力用好兩種資源、開拓兩個市場,探索更高階段開放和更高效益開放的新理念,在更寬領域、更高質量、更高層次上主動參與國際、國內經濟競爭與合作。寧波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生動實踐和重要借鑒。
3、從現實邏輯看,“在浙江考察時發現”與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的萌發具有內在關聯性
長期以來,中國處于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低端環節,產品附加值不高、產業競爭力不強,很多高新產品和技術依賴于國外供應鏈,隨時面臨“卡脖子”的風險,威脅著我國產業和經濟安全。2021年1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在浙江考察時發現,在疫情沖擊下全球產業鏈發生局部斷裂,直接影響到我國國內經濟循環。當地不少企業需要的國外原料進不來、海外人員來不了、貨物出不去、不得不停工停產。我感覺到,現在的形勢已經不一樣了,大出大進的環境條件已經變化,必須根據新的形勢提出引領發展的新思路。所以,去年4月,我就提出要建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4、從目標路徑看,建設雙循環樞紐城市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探索上具有前瞻性
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寧波作為沿海開放城市,采取“以外帶內、以內促外”的策略,立足自身特點和現實基礎,發揮開放比較優勢,實現從區域開放門戶到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城市的精彩蝶變。寧波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城市,在港航物流樞紐方面,重點錨定集裝箱吞吐量突破4000萬標箱、集裝箱海鐵和江海河聯運規模實現翻番、國際航運中心指數全球排名爭先進位三大核心目標,增強核心競爭力、聚合支撐力和輻射帶動力。在貿易樞紐方面,寧波大力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場、發展外貿新業態、優化產品結構,晉級2022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第4位,打造新型國際貿易中心。同時,寧波以新一輪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為契機,進一步提振大宗消費、培育新型消費、促進載體升級,推動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在制度型開放高地方面,寧波實施樞紐自貿區建設提升戰略,主動對標CPTPP、DEPA等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推動從商品、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型。
寧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綜合優勢
1、港口區位條件優越,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具有天然稟賦
習近平總書記在寧波考察時強調,港口是基礎性、樞紐性設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寧波舟山港在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互相交融的新格局中成為連接內外的一個重要支點,既實現國際國內的交融交匯,也拓展對全國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的影響。經過多年持續較快發展,寧波舟山港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大港,貿易物流貨種齊全,是我國沿海主要港口和國家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連續15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裝箱吞吐量連續6年位居全球第三,寧波舟山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提升至全球第九位。寧波舟山港航線覆蓋全球主要航運網絡,與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海絲指數、中國航海日等品牌對外影響力與日俱增。
2、外向型經濟突出,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指出,寧波是我國重點沿海開放城市,是浙江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寧波擁有13家國家級產業與開放平臺,是全國少數幾個擁有海陸空全部類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城市之一,擁有梅山島、大榭島等區位條件優越的離岸功能型島嶼。寧波主動融入國家對外開放全局,貿易往來持續深化,2023年,寧波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年進出口額5691.4億元,實現跨境電商進出口額2301.8億元。與2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投資貿易關系,先后獲批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示范區、浙江自貿區寧波片區等高能級開放平臺。
3、制造業發展優勢明顯,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奠定扎實基礎
寧波堅持把制造業作為立市之本、強市之基,聚力打造“大優強、綠新高”現代化產業體系,夯實新發展格局的產業基礎。聚焦關鍵節點,寧波先后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推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規劃及政策,為工業結構調整和構建新發展格局奠定了基礎。目前共有制造業主體超12萬多家,產業門類齊全,迭代打造“246”“361”萬千億級產業集群,綠色石化、磁性材料等一批產業集群入圍國家級培育名單。2023年,寧波新增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2個、創新型產業集群1個,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總量連續7年位居全國第一。
4、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重要保障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要為經營主體營造出公平穩定、透明可預期的優質環境。寧波持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數字化改革”,打造一流標準、一流示范、一流口碑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最優市。從企業發展的全生命周期出發來謀劃設計改革,加強重大制度創新充分聯動和銜接配套,放大改革綜合效應。著眼破解企業政策知情、兌付等難題,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著眼破解企業跨境貿易融資難風險高等難題,首創“易跨保”金融服務方案。在全國工商聯“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中,連續四年穩居全國第一方陣,近兩年均位居第5。
促進中小企業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策略
1、夯實產業基礎,提高能級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在寧波考察時指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在我國發展特別是產業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對于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完整度、通達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主動整合融入國際高端產業分工鏈條,以制度和規則開放對接海外高端市場。發揮自貿試驗區開放高地作用、先行先試作用和制度集成優勢,全面對標CPTPP、RCEP、DEPA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二是全方位地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和水平。發揮商會、行業協會作用,加強在涉外政策引導、出口退稅、投融資等方面的指導與服務,降低投資風險。三是加快產業鏈供應鏈融通內外。支持有條件企業赴“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中東歐國家開展實業投資、跨國并購,圍繞市場、資源、技術、品牌等要素開展國際合作。
2、加快科技創新,構筑動力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科技自立自強,這是確保國內大循環暢通、塑造我國在國際大循環中新優勢的關鍵。充分發揮企業等主體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更多創新動力。一是建設細分行業共性技術創新平臺,支持一批中小微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使企業成為創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力軍。二是鼓勵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布局創建一批以市場為導向的制造業創新中心,發揮創新要素集聚和產業鏈協同優勢,解決行業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供給不足問題,修補制造業創新鏈,彌補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之間的創新鏈缺失,促進創新成果產業化。三是強化主體間創新協同,依托甬江科創區、甬江實驗室、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暫名)等重大創新載體,支持中小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對接,通過聯合開發、委托開發等突破關鍵技術。
3、發展數字貿易,再創開放優勢
數字經濟為我國形成新的數字化貿易優勢提供契機,有效助力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一是企業以數字化思維構建新營銷體系。跟隨“新零售”腳步,通過線上直播、線上媒體等進行數字化營銷,增加品牌知名度。加強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雙向聯系,讓質量優良的出口商品快速打開國內市場。二是構建跨境合作生態圈。支持企業全球招商、需求匹配、線上線下洽談等互聯互通的跨境撮合,構建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跨境合作生態圈,促進全球產業鏈合作和“大循環”“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形成。三是打造擴大消費的新型網絡平臺。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生物識別、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區塊鏈等核心技術,積極培育體驗消費、定制消費。優化線上線下協同互動的消費生態,積極推進一批新業態新模式的試點示范建設。
4、優化營商環境,創新體制機制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優化營商環境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需要,能夠為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搭建對接通道。一是加快構建新型政商關系。完善政商聯系溝通機制、容錯免責機制、評價監督機制,推動政商溝通常態化、制度化。二是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法治環境。注重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積極推動知識產權“一件事”集成事項改革,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三是全面推進數字化改革。全力打造無證件(證明)辦事之城,深入實施“一件事一次辦”,建設“甬e通”數字化平臺,扎實推進“最多報一次”改革,營造營商環境改革的濃厚氛圍。
(作者為市委黨校教育長、教授)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