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軒: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 推動“三農”實現“三增”
潘文軒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今年“三農”工作作出部署,強調要聚焦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重點實事,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
經過20多年實踐,“千萬工程”的內涵日益豐富、效果不斷彰顯,不僅深刻改變了浙江農村的整體面貌,而且創造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省域實踐典范,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做法。“千萬工程”蘊含的一系列重要方法論,如系統觀念、問題導向、因地制宜、循序漸進、重點突破、規劃先行、示范引領等,揭示了農業農村現代化與鄉村全面振興的內在規律,為促進“三農”更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
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是根本奮斗目標。只有明確目標,行動才有方向。當前,農業效益提升面臨多重挑戰,需要降成本、提品質、塑品牌、調結構多管齊下,如此方能切實提升農業經營效益,夯實“三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激發農村活力是關鍵,要緊緊扭住人才、土地、資金、技術、信息等生產要素,加快農村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與雙向流動,形成要素活力競相迸發的農村發展新氣象。農民增收入是“三農”高質量發展的落腳點。近年來,我國農村居民增收渠道穩步拓寬、收入結構持續優化、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縮小,未來還需進一步完善惠農富農制度,讓廣大農民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這“三增”之間具有內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撐性,將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一體統籌推進,將充分釋放倍增效應。
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重點實事是重要著力點。在鄉村全面振興過程中,要千方百計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統籌調配各方面資源,重點投入事關農業農村長遠發展與農民切身利益福祉的關鍵領域。“十四五”期間,鄉村產業鏈供應鏈提升工程有效助推了農業增效與農民增收;農村廁所革命引領鄉村文明新風尚,提高了農民生活品質;數字鄉村建設則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了“數智”力量、增強了發展動能。下一階段,要不斷健全和創新相關體制機制,聚焦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任務目標,分階段分步驟抓好辦成一批重點實事項目,幫助農村基層和農民群眾更好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為“三農”高質量發展凝聚更廣泛力量。(作者系上海市委黨校黨的建設與政府治理現代化研究智庫研究員)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