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波 唐甜甜:在團結統一中創造時代偉業
陳金波 唐甜甜
黨的團結統一,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旗幟鮮明講政治、保證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是黨的生命,也是我們黨能成為百年大黨、創造世紀偉業的關鍵所在。”今年2月,中辦印發的《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2024-2028年)》重申,“統一全黨思想意志行動”。黨的百年奮斗歷史反復證明,保證黨的團結統一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經驗的科學總結,也是黨的建設的一條重要規律。越是形勢復雜嚴峻,越是發展轉型承壓,越需要“統一思想、統一行動”,要求全黨“進一步增強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確保全黨步調一致向前進”,這是黨總攬全局、協調布局、推動大局、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客觀需要與題中之義。
保持團結統一是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經驗
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看,單槍匹馬往往曇花一現,團結統一常常創造歷史。馬克思把“團結”總結為第一國際的第一原則。“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正是《國際歌》唱響全球的點睛之筆。從我們黨提出“要團結,不要分裂”,到提出“團結一致向前看”。從我們黨提出“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團結”,到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團結統一始終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標識。正因為團結統一深入紅心,黨才能戰勝張國燾的分裂行徑、實現紅軍長征勝利。正因為團結統一深入黨心,黨才能在民族復興偉大征程中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巨大成就。正因為團結統一深入人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顯然,保持團結統一作為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經驗,過去實用、現在管用、將來有用。
保持團結統一是黨員干部義不容辭的義務
思想統一是政治統一、行動統一、團結統一的基礎。馬克思講:“為了保證革命的成功,必須有思想和行動的統一。”列寧說:“保持黨的統一和實現無產階級先鋒隊的意志的統一是保證無產階級專政勝利的基本條件。”毛澤東同志指出:“黨內的團結一致是我們戰勝敵人的必要條件和先決條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團結統一是黨和人民前途和命運所系,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動搖”,黨面臨的形勢越復雜、肩負的任務越艱巨,就“越要維護黨的團結統一”。《黨章》第三條將“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明確為黨員義務,就是要推動黨內上下推進團結統一“不變通,不掉隊、不走偏”,就是要引導黨員干部自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步調一致向前進。
保持團結統一是民族和諧社會穩定的基石
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任何時候,各民族合則俱榮、分則俱損。這就決定了搞好民族團結是做好民族工作最關鍵的方面。歷史反復證明,團結穩定是福,分裂動亂是禍。必須堅決反對一切分裂國家的圖謀、堅決反對一切危害各民族大團結的言行、堅決筑牢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銅墻鐵壁,努力“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光榮傳統代代相傳”。必須旗幟鮮明反對各種錯誤思想觀念、旗幟鮮明反對各種破壞民族團結的言行,推動各民族“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
保持團結統一是上下同心內外同行的保證
從馬克思、恩格斯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到列寧號召“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再到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一百多年來,團結黨內同志是黨凝心聚力的一面旗幟,團結黨外人士是黨集思廣益的一貫傳統。黨只有“努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才能搞成“廣泛的團結”“堅強的團結”“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向著共同目標前進的團結”。才能不斷穩固黨自身團結的“圓心”、不斷擘畫黨內外團結的“圓圈”、不斷創造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圓夢”,才能在“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中創出偉業。實踐證明,在中國共產黨全面領導下“最大限度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是實現黨內外大團結、國內外大團結、海內外大團結的保證。
保持團結統一是繪就強國強軍同心圓的優勢
毛澤東同志講:“軍隊須和民眾打成一片,使軍隊在民眾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軍隊,這個軍隊便無敵于天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軍隊是人民軍隊,我們的國防是全民國防。”只有“鞏固軍政軍民團結”,才能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凝聚強大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軍地共建、軍民共融、軍政團結,續寫了軍政軍民團結奮進的新時代篇章。實踐證明,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永遠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永遠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只有不斷鞏固和加強軍政軍民團結,才能把軍政軍民團結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助推改革強軍的巨大力量。
保持團結統一是引領世界走向光明的力量
從毛澤東同志提出“中間地帶”“三個世界”理論,到鄧小平同志提出“一國兩制”“東西南北”思想;從江澤民同志提出建立“戰略伙伴關系”思路,到胡錦濤同志提出“全面合作互利共贏”主張,再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論斷,見證的都是我們黨推進國際團結的行動。實踐證明,“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唯有團結協作才能應對各種全球性風險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分裂對抗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團結共生才是正確選擇”,號召“讓團結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對抗、包容代替排他”。并在實踐中共建“一帶一路”、倡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力地深化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團結合作。
(作者單位:浙江萬里學院、寧波大學)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