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套:為什么要學習“理論”
李雙套
領導干部到黨校學習,是來學理論的,但他們又都是從事具體工作的。他們總是會問:學理論有什么用?到底怎么把理論與實際工作相結合?要回答好這兩個問題,就需要回答什么是理論、為什么要學理論。只有正確認識了理論及其作用,才能正確對待理論。
通過學理論增長知識。從一般意義上講,理論的范圍很廣,物理學理論、數學理論、天文學理論都是理論。對于黨員領導干部來說,我們講的理論是狹義的,主要是指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領導干部學習馬克思主義,最想把馬克思主義作為工具,用以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所以總是希望老師總結出幾條,就像數學公式一樣,然后按照這幾條去做就行。但馬克思主義畢竟不是工程科學,我們要避免用工程科學的思維來理解馬克思主義,用學工程科學的心態學習理論。理論不是“現成的公式”,也不是工作手冊和辦事流程圖。那怎么學理論呢?任何學習都是從知識開始的,即使是學技能,也是從知識學習開始的。學習理論也不例外,理論首先是一種知識,學理論首要的也是學理論知識。學理論知識就要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通過閱讀,對理論本身有所了解,達到知其然的效果。閱讀經典為什么重要呢?1890年,恩格斯在給布洛赫的信中說,“我請您根據原著來研究這個理論,而不要根據第二手的材料來進行研究——這的確要容易得多”。二手文獻不管多么權威,都無法取代“原著”的地位。舉個例子,我們研究孔子的思想,閱讀《論語》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我們不能只看朱熹是怎么解讀《論語》的,更不能把朱熹對《論語》的解釋作為理解《論語》的唯一依據,雖然朱熹的解讀非常權威,但是他的解讀代替不了我們對“原著”本身的閱讀、解讀。只有《論語》這本“原著”才是理解孔子思想的直接和權威依據。同樣,我們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直接閱讀經典作家的著作是首要要求。也是在這個意義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原原本本學習和研讀經典著作”。所以,理論不可能是簡單的幾條,領導干部需要通過學習經典著作來學習知識、了解理論。當然,我們學習理論始于知識,但是不能止步于知識。
通過學理論提升思維。通過閱讀經典,我們在知識層面對馬克思主義就有了基本了解,知道了《共產黨宣言》到底講了什么內容,《資本論》是如何論述剩余價值學說的。馬克思的哲學著作,像《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等,雖然較為晦澀,但是這些著作中所揭示的道理是深刻的,也是易懂的,比如馬克思對異化的揭示與批判,我們是理解和認同的。但是,作為一種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給我們提供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種思維方式。我們學習理論,也主要是學習思維方式。當然,思維方式的學習離不開知識的學習,并不存在一個可以離開閱讀經典而單獨的思維方式學習。學習思維方式更不能采用簡單列幾條的辦法。所謂思維方式的學習,是指我們在閱讀經典的過程中,對經典作家思考問題方式的體悟。習近平同志曾對中信集團的常振明說:“你們那個孔丹,窯洞里還讀黑格爾呢!”孔丹自己也回憶說:“讀沒讀過黑格爾是不一樣的,受沒受過熏陶和訓練的思維是不一樣的。后來有人說,如果一件事情在邏輯上不完整或者不自洽的話,孔丹是不會接受的。其實,這里面就是理論的力量。”只有通過閱讀哲學著作,才能理解什么叫鐵一般的邏輯,才能體會什么叫邏輯上的環環相扣。我們可以不認可黑格爾的絕對精神,但是我們不能不感嘆他在《精神現象學》中展現出的強大理論邏輯。同樣,在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時,我們可能不一定認可經典作家提出的某一個具體論斷,但是我們不會不佩服他們在論證觀點時所體現出的邏輯嚴密性。在《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有這樣一段論述:“不管最近25年來的情況發生了多大的變化,這個《宣言》中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說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沒有特別的意義。”從這里,我們可以總結出如何學習理論的幾點啟示:第一,雖然,25年過去了,但是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還是完全正確的;第二,雖然“一般原理”完全正確,但是一般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第三,馬克思的具體論述也有過時的部分,“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沒有特別的意義”;第四,雖然,“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已經沒有特別的意義了,但是,馬克思根據當時的情況,分析當時的問題,得出“那些革命措施”時的分析思路、思維方式是有價值的。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就是要學習“一般原理”和他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思維方式”。知識是具體的,但是思維方式具有普遍價值,我們學習到的思維方式對于我們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有幫助的,在具體工作中是可以遷移的。
通過學理論升華境界。2018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強調:“共產黨人要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用經典涵養正氣、淬煉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什么能夠“涵養正氣、淬煉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我們所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種什么性質的理論?習近平總書記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有一個概括:“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主題是人的解放。馬克思主義是關涉如何實現人的自由、平等、尊嚴和福利的理論,是關于人如何活得更有價值,人的福利如何得以保障,人的尊嚴如何得到尊重,人的自主活動如何得以實現的理論。對人的存在意義的思考是所有哲學共同關注的話題,馬克思延續了這種思考。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關于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的科學”,這一理論“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作為個體,我們可能不太關注人類解放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這樣的宏大命題,但是作為領導干部,特別是中高級領導干部,我們不能不思考自己治理下的成千上萬的人如何生活得更好這樣的問題。這個問題,用哲學的語言來說,就是人的存在意義問題,就是人的解放如何實現的問題。從馬克思個人境遇來說,他的一生可謂窮困潦倒,時常被驅逐,但是他有大格局、大境界,著書立說,參加工人運動,探討人的解放。這和司馬遷筆下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十分相似。馬克思自身生活雖然艱難,但是他關注的是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工人階級的命運。他對工人階級的關注反映的是他對人的思考,這個人指人類、全體,也指“現實的個人”。馬克思為我們確立的“每一個人的自由發展”是目標,也是期待,這是我們一切共產黨人需要為之奮斗的理想。我們共產黨干的事業是“必須推翻那些使人成為受屈辱、被奴役、被遺棄和被蔑視的東西的一切關系”的事業,是高尚與美好的事業,是一種有格局有境界的偉大事業,認識到這一點,也是我們堅定理想信念的基石。可見,理論的力量體現在強大的理論邏輯中,也體現在感性的美好中。理論給予我們的是思想的力量,也是境界與格局。
恩格斯說:“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對于領導干部來說,要做好工作,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否則就可能被繁雜的事務性工作弄得焦頭爛額。學習理論,不僅有助于我們擴充知識面,也有助于我們提升思維水平和人生境界。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