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治:姚江秘圖山王氏先世譜系源流
張天治
受宗法制度和儒家“慎終追遠”要求的影響,中國人特別重視宗族觀念、血緣關系,喜歡追溯祖先的世系。王陽明和其父王華在追溯家族譜系時,皆認為自家姚江秘圖山王氏出自紹興王羲之一系。現代學者經過仔細考辨認為,王華和王陽明的說法有誤,姚江秘圖山王氏世系傳承自烏衣王氏世系,而烏衣王氏世系與王羲之蘭亭王氏世系是涇渭分明的兩個支系,兩支王氏皆源自漢晉時期的王覽。王覽所在的臨沂王氏,宗祖為東周周靈王太子姬晉。由周靈王太子姬晉到姚江秘圖山王氏始祖王季,其間經歷了太原王氏—瑯琊王氏—臨沂王氏—烏衣王氏—三槐王氏—余杭王氏—達溪王氏—秘圖王氏的傳承、流衍過程。
太原王氏及其著名人物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王氏出自姬姓,周靈王太子晉以直諫廢為庶人,其子宗敬為司徒,時人號曰‘王家’,因以為氏。”姬晉與父親周靈王在治國方略上有不同意見,因直諫觸怒周靈王被廢黜為庶人。其子姬宗敬在周景王時曾擔任司徒一職,后辭官隱居平陽郡。由于家族源于周王室,時人尊稱其家族為“王家”,即“王族之后”,于是姬宗敬改以“王”為姓,追尊其父姬晉為太原王氏宗祖,太原王氏世系由此開端。
太原王氏傳承至第十六世,是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大將王翦,王翦生子王賁,秦國統一的六國中,趙、魏、楚、燕、齊五國皆由王家父子所滅。王賁生子王離,也是秦國名將。陳勝、吳廣起義爆發后,秦二世胡亥命令王離領兵攻打趙國,王離將趙王和張耳包圍在巨鹿,項羽帶兵北上救趙,王離兵敗被俘。王離生有二子:王元和王威。長子王元為避秦亂,舉家遷徙至瑯琊郡,是為瑯琊王氏始祖。瑯琊王氏起于王元,迄于王襲,共五代,由瑯琊王氏又開出臨沂王氏。
臨沂王氏及其著名人物
瑯琊王氏第五世王襲,官拜太原太守,生子王廣、王吉。長子王廣隨父親至太原赴任,次子王吉仍居于皋虞,后遷居臨沂都鄉南仁里,成為臨沂王氏始祖。臨沂王氏起于王吉,迄于王裁,共九代,其中著名人物有王吉和王覽。王吉是西漢時期著名經學家,歷經武帝、昭帝、宣帝、元帝四朝,可稱一代名臣。王吉兼通五經,尤其擅長《春秋》。當時解釋《春秋》的有五家:《公羊傳》《谷梁傳》《左氏傳》《鄒氏傳》《夾氏傳》,王吉是唯一能講授《鄒氏傳》的經學家。除了精通《春秋》,王吉也是研究《論語》的專家。其時《論語》有三個版本:用先秦蝌蚪文寫成的《古論語》以及用漢代通行隸書所寫的《魯論語》《齊論語》,王吉是研究《齊論語》最著名的經學家,也是齊論語學派的創始人。
王融是王吉第六世孫,原配為其生子王祥,繼室為其生子王覽。王覽的母親朱氏常常迫害王祥,王覽對母親的行為極不贊同。當得知母親要毒死兄長王祥時,王覽立馬奮不顧身地去爭奪毒酒,后來為防止母親下毒,連母親送給王祥的飯菜也要先行嘗試,這一事跡被收入《二十四悌圖》中。王覽生六子,長子王裁生王導,王導是烏衣王氏世系始祖。
烏衣王氏及其著名人物
王導是王覽的長孫,年輕時就與瑯琊王司馬睿交好。王導感到司馬睿是值得輔佐的明主,于是和其堂兄王敦一起為司馬睿獻策移鎮建鄴(后改名建康,即今南京),并隨著司馬睿舉族南渡,是為烏衣王氏始祖。烏衣王氏起自王導,迄于王搏,歷二十世,其中最著名的人物當然非王導莫屬。
王導是東晉開國元勛,竭力輔佐司馬睿建立、鞏固東晉政權,歷仕晉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其貢獻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團結士族。司馬睿稱帝之初,缺乏威望,南方士族并不服氣。王導建議司馬睿實行“親和”政策,廣泛團結南北士族,禮賢下士、招賢納俊,積極化解南北士族矛盾。二是振奮士氣。東晉政權初建,國力孱弱,南北士族之間又多有矛盾,南渡的北方士人見此情形對東晉政權前途心生悲觀、消極情緒。王導鼓勵大家“勠力王室,克復神州”,及時化解了南遷士人的悲觀、失望、迷茫情緒。三是推行教化。王導建議司馬睿重視教化,大力興辦學校,傳播儒家的五倫思想,以明人倫、啟民智,使社會秩序趨于安定。從王導振奮士氣、推行教化的行為可以看出他是個心力極強之人,同時善于將儒家的倫理原則運用到社會治理當中。王陽明和他這位先祖很像。被貶龍場,王陽明依然積極、樂觀;在平定一地的叛亂之后,王陽明也主張興辦學校,興行教化。
由三槐王氏到姚江秘圖山王氏
王導第十九世孫王搏生四子,第四子王言是三槐王氏的始祖。王言的孫子王祜曾種植三槐于庭,將家中廳堂命名為三槐堂,三槐王氏由此得名。王言第七世孫王倓生二子,長子王道遷居余杭,是為余杭王氏始祖。王道生四子,次子王補之家居上虞達溪,成為達溪王氏始祖。王補之曾孫王季又移居秘圖山北,是為姚江秘圖山王氏始祖,也是王陽明的第九世祖。
可見,發端于太子晉的王氏家族涌現出許多杰出人物,從太子晉的直諫,到王吉的經學造詣;從王覽的孝悌典范,到王導的治國韜略。這些杰出人物或建立偉大功業,或以德行垂范后世,或著書立說成一家之言,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痕跡。普通人在看到這些杰出人物的事跡時,很容易受到感染和鼓舞,更不要說作為他們后代的王陽明了。王陽明沐浴著先世的榮光,在儒家成圣理想的指引下,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完成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偉業。
(作者單位:浙江萬里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