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
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水平監測評價指標
基本實現與全面實現現代化目標值
確定依據
一、農業物質裝備水平
(一)高標準農田面積比重
根據《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2010-2020)(初稿)》,2010年全國高產農田面積占耕地面積的比重約為30%;規劃2012~2020年全國新增高標準農田約8億畝,到2020年全國高標準農田比重預計達到60~65%。江蘇省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高標準農田比重目標值為60%。綜合考慮,確定該指標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60%,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75%。
(二)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
2012年,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為57%,比2005年提高21.1個百分點,年均提高3個百分點,其中,示范區平均為71%。根據《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預計2015年、2020年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將分別達到60%、70%左右。日本目前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已達90%以上,美國農業已完全實現機械化。綜合考慮,確定該指標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75%,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90%。
二、農業科技推廣水平
(三)大專以上學歷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人員占比
目前,我國農技人員中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占40%以上,《農業技術推廣法》提出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新聘用的專業技術人員應當具有大專以上有關專業學歷。從國外看,日本農業推廣員實行考試錄用制度,要求考生為相關專業4年制大學畢業或者農林水產省指定的3所3年制學院畢業。美國縣級農業推廣人員約12000名,其中具有碩士學位的占大多數,博士學位的占25%。綜合考慮,確定該指標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80%,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95%。
(四)持專業證書的農業勞動力占比
根據調查統計,2010年東部沿海地區示范區持專業證書的農業勞動力占比約為20%。江蘇省將該指標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值定為35%。從國外情況看,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一般都要求農民必須接受高等或中等農業職業教育并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綜合考慮,確定該指標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35%,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60%。
(五)農戶計算機擁有率
2011年,全國每百戶農戶擁有家用計算機數量為18臺,較上年提高了近8臺;同期,全國每百戶城鎮居民擁有家用計算機82臺。考慮到我國留鄉務農農民以婦女和中老年農民為主的實際,確定該指標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50臺,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80臺。
(六)具備農業綜合信息服務能力的鄉鎮比重
2012年,上海、江蘇等省(市)鄉鎮農業綜合信息服務站(與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等綜合建站)建站率已達到或超過75%,浙江、福建等省為30%左右。根據《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十二五”規劃》關于到2015年全國農業管理信息化和農業服務信息化整體水平分別達到60%、50%的要求,確定該指標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75%,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100%。
(七)“12316”等農業信息服務熱線覆蓋率
根據農業部關于到2015年實現“12316”熱線在全國范圍內無盲區覆蓋的要求,確定該指標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和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均為100%。
三、農業經營管理水平
(八)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比重
2012年,示范區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比重為30%。根據黨的十八大關于加快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農業新型經營體系的要求,參考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示范區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比重到2015年達到40%以上的目標,確定該指標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40%,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70%。
(九)畜禽規模化養殖比重
2011年,全國畜禽規模化養殖比重為43%,其中,生豬規模化養殖(年出欄500頭以上)比重為37%,奶牛規模化養殖(年存欄100頭以上)比重為33%,肉牛規模化養殖(年出欄50只以上)比重為25%,羊規模化養殖(年出欄100頭以上)比重為25%,肉雞規模化養殖(年出欄10000只以上)比重為69%,蛋雞規模化養殖(年存欄2000只以上)比重為65%。“十一五”期間畜禽規模化養殖比重年均增長4個百分點,考慮到環境、資源等方面的制約,預計“十二五”及以后年均增速在2個百分點左右,到2020年達到60%。綜合考慮,確定該指標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60%,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80%。
(十)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比重
2010年,全國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面積比重約為30%,按照《全國漁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2015年)》,預計到2015年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面積比重約達40%,2020年約為50%左右。綜合考慮,確定該指標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50%,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75%。
(十一)“三品”認證農產品產量比重
2010年,全國“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農產品產量占食用農產品總產量的比重達到30%左右,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發展“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農業標準化示范縣和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場)全部通過“三品一標”認證登記。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縣創建目標要求“三品”認證農產品產量比重應達到40%。綜合考慮,確定該指標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40%,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50%。
(十二)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值
2012年,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為1.9,根據《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十二五”期間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比力爭年均增加0.1個點,到2015年達到2.2,預計到2020年達到2.7左右。考慮到發達國家的農產品加工業產值是農業產值的3-4倍,確定該指標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2.7,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3.5。
(十三)農戶參加農民合作社比重
2012年,全國農戶參加農民合作社比重為20.3%,示范區平均為33%,部分組織化程度較高的示范區已達50%以上。從國際情況來看,美國、法國85%以上的農民已加入了農村合作社,新西蘭、澳大利亞、日本、韓國達到了90%以上。考慮到部分農民離農不離鄉的實際,確定該指標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55%,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75%。
(十四)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占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的比重
2011年,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占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8%,比2005年提高了0.6個百分點,預計2015年、2020年將分別達到3.2%、3.7%。2009年,美國農業服務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為6.8%。綜合考慮確定該指標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4%,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6%。
四、農業支持水平
(十五)農林水事務支出占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的比重
2011年,全國各級財政農林水事務支出9521億元,占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0%,其中,北京、上海已超過100%,河南、河北、山東等省約為13%。上世紀末,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農業發達國家財政支農支出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均超過了25%,日本1980年達到了35%。經調研,示范區中的農業大縣農林水事務支出占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的比重一般在10%左右,綜合考慮確定示范區該指標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15%,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20%。
(十六)農業保險深度
2011年,我國保險深度為3%,其中,農業保險深度為0.37%,上海市農業保險深度接近1%。根據《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2015年全國保險深度將達到5%,農業保險保障范圍和覆蓋區域將進一步擴大。從國外情況看,2007年美國、加拿大、日本的農業保險深度分別為5.2%、4.1%、1.8%。考慮到我國農業保險起步晚、發展快、需求大的實際,確定該指標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1%,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1.5%。
(十七)單位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的信貸資金投入
2011年,我國各項貸款余額58萬億元,單位GDP貸款余額為1.23元(“十一五”平均為1.14元,近兩年平均為1.25元);農林牧漁業貸款余額2.44萬億元,單位農林牧漁業增加值貸款余額為0.51元。隨著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逐步成為農業發展的主力軍,農業信貸需求不斷增加,按照金融資本配置應與現代產業建設需求相匹配的原則,確定該指標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0.8元,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1.1元。
五、農業產出水平
(十八)糧食總產年均增幅
1980到2010年,我國糧食總產量年均增幅為1.79%,其中,“十五”、“十一五”期間年均增幅分別為0.9%、2.5%,“十二五”前兩年為3%。根據FAO數據計算,美國的糧食總產量(包括水稻、小麥和玉米)年均增幅在1970-1980、1980-1990、1990-2000、2000-2010年間分別為2.29%、1.66%、1.28%和1.89%。綜合考慮我國糧食產量已經實現九連增,各種資源要素已經繃得很緊,繼續保持現在的增長速度已屬不易,為此,將基礎目標值定為2%,發展目標值定為3%。
(十九)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
2012年,蔬菜、畜禽產品和水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分別為97.9%、99.7%和96.9%,平均為98.2%。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發展“十二五”規劃》關于“十二五”期間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要穩定保持在96%以上,以及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的工作目標,確定該指標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和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均為100%。
(二十)農民人均純收入
2012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7917元,“十一五”期間和2010-2012年年均增幅分別為12.7%、15.7%。考慮到我國正處于工業化的中后期階段,農民收入將快速增長,專家預測2013-2020年年均增速將在10%以上,推算2020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將達到17000元以上,示范區將達到23000元以上。從國外情況看,歐洲、日本等國家在上世紀90年代全面實現現代化時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已達到或超過4萬元。江蘇省、浙江省將該指標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值定為23000元、24000元,綜合考慮確定該指標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23000元,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40000元。
六、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
(二十一)耕地保有率
2010年,全國耕地保有量為18.18億畝,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2015年全國耕地保有量為18.18億畝,保有率為100%。基于我國嚴格耕地保護制度,綜合考慮確定該指標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和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均為100%。
(二十二)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
2010年,全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5。根據《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和《國家農業節水綱要》,到2015年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53,2020年將達到0.55以上。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提出到2030年,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6以上。從國外情況看,目前發達國家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已達0.7-0.8,其中美國達到0.7。綜合考慮,確定該指標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0.6,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0.7。
(二十三)單位能耗創造的農林牧漁業增加值
2012年,單位能耗創造的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為1.63萬元/噸標準煤。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的“十二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6%的發展目標,即年均遞減3.4%計算,到2015年和2020年單位能耗創造的農林牧漁業增加值應在1.8萬元/噸標準煤、2.2萬元/噸標準煤左右。從國外情況看,1995年日本GDP單位能源消耗為4970美元/噸標準煤(約合4萬元/噸標準煤),2000年韓國GDP單位能源消耗為3290美元/噸標準煤(約合2.7萬元/噸標準煤)。考慮到節約集約利用資源的有關要求,確定該指標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2.2萬元/噸標準煤,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3萬元/噸標準煤。
(二十四)勞均農林牧漁業增加值
2011年,我國勞均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7856元。從國外情況看,韓國1985年農業工人人均增加值已達4142美元[3](約合34289元),1995年達到7195美元(約合59563元);日本1980年農業工人人均增加值為11358美元(約合94026元);美國1980年為12167美元(約合10萬元)。綜合考慮,確定該指標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35000元,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值為60000元。
一級指標
|
權重
|
二級指標
|
權重
|
測算指標
|
指標名稱
|
權重
|
單位
|
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值
|
全面實現現代化目標值
|
現狀值
|
得分
|
備注
|
1.物質裝備水平
|
14
|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
7
|
(1)高標準農田面積比重
|
7
|
%
|
60
|
75
|
|
|
|
農業機械裝備水平
|
7
|
(2)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
|
7
|
%
|
75
|
90
|
|
|
|
2.科技推廣水平
|
16
|
農業科技服務能力
|
5
|
(3)大專學歷以上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人員占比
|
5
|
%
|
80
|
95
|
|
|
|
農業勞動力素質
|
5
|
(4)持專業證書的農業勞動力占比
|
5
|
%
|
35
|
60
|
|
|
|
農業信息化基礎支撐水平
|
6
|
(5)農戶計算機擁有率
|
1
|
臺/百戶
|
50
|
80
|
|
|
|
(6)具備農業綜合信息服務能力的鄉鎮比重
|
3
|
%
|
75
|
100
|
|
|
|
(7)“12316”等農業信息服務熱線覆蓋率
|
2
|
%
|
100
|
100
|
|
|
|
3.經營管理水平
|
21
|
規模化經營水平
|
8
|
(8)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比重
|
3
|
%
|
40
|
70
|
|
|
|
(9)畜禽規模化養殖比重
|
3
|
%
|
60
|
80
|
|
|
|
(10)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比重
|
2
|
%
|
50
|
75
|
|
|
|
農業標準化水平
|
3
|
(11)“三品”認證農產品產量比重
|
3
|
%
|
40
|
50
|
|
|
|
農業產業化水平
|
3
|
(12)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值
|
3
|
倍
|
2.7
|
3.5
|
|
|
|
農業組織化水平
|
4
|
(13)農戶參加農民合作社比重
|
4
|
%
|
55
|
75
|
|
|
|
社會化服務水平
|
3
|
(14)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占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的比重
|
3
|
%
|
4
|
6
|
|
|
|
4.支持水平
|
13
|
財政支持水平
|
8
|
(15)農林水事務支出占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的比重
|
8
|
%
|
15
|
20
|
|
|
|
金融投入水平
|
5
|
(16)農業保險深度
|
2
|
%
|
1
|
1.5
|
|
|
|
(17)單位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的信貸資金投入
|
3
|
元
|
0.8
|
1.1
|
|
|
|
5.產出水平
|
16
|
糧食生產水平
|
7
|
(18)糧食總產年均增幅
|
7
|
%
|
2
|
3
|
|
|
|
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
3
|
(19)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
|
3
|
%
|
100
|
100
|
|
|
|
農民收入水平
|
6
|
(20)農民人均純收入
|
6
|
元
|
23000
|
40000
|
|
|
|
6.可持續發展水平
|
20
|
耕地保護水平
|
6
|
(21)耕地保有率
|
6
|
%
|
100
|
100
|
|
|
|
水資源利用水平
|
4
|
(22)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
|
4
|
|
0.6
|
0.7
|
|
|
|
農業節能減排水平
|
4
|
(23)單位能耗創造的農林牧漁業增加值
|
4
|
萬元/噸標準煤
|
2.2
|
3
|
|
|
|
勞動生產率
|
6
|
(24)勞均農林牧漁業增加值
|
6
|
元
|
35000
|
60000
|
|
|
|
注:非整市推進的地市級示范區,數據按整市情況進行填報;創建范圍為鄉(鎮)的示范區,數據按鄉(鎮)所在縣的情況進行填報。
附件2
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水平
監測評價指標解釋
一、農業物質裝備水平
(一)高標準農田面積比重
指高標準農田面積與耕地面積的比值,是反映農業基礎設施支撐能力的重要指標。計算公式:高標準農田面積比重=高標準農田面積/耕地面積×100%。
高標準農田面積依據《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NY/T2148-2012)》,由各示范區制定規范的統計制度進行數據采集。統計制度建立之前,用統計年鑒中的旱澇保收面積代替。
純牧業縣用禁牧和草畜平衡草原面積比重指標替代。計算公式:禁牧和草畜平衡草原面積比重=禁牧和草畜平衡草原面積/可利用草原面積×100%。該指標采用上級畜牧部門的行業統計數據。
(二)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
指各種農作物機耕、機播(栽、插)、機收的綜合作業水平,是反映農業裝備水平的重要指標。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按農作物機耕、機播(栽、插)、機收水平分別占40%、30%、30%的權重加權求和計算。計算公式: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機耕水平×40%+機播(栽、插)水平×30%+機收水平×30%。其中,機耕水平指機耕面積占各種農作物播種面積中應耕作面積的百分比,農作物播種面積中應耕作面積等于農作物播種面積減去免耕播種面積;機播(栽、插)水平指機播(栽、插)面積占各種農作物播種總面積的百分比;機收水平指機收面積占各種農作物收獲總面積的百分比。該指標采用上級農機部門的行業統計數據。
二、農業科技推廣水平
(三)大專學歷以上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人員占比
指大專及以上學歷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人員數占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人員總數的比重,是反映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的重要指標。計算公式:大專學歷以上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人員占比=大專及以上學歷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人員數/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人員總數×100%。
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人員數指示范區內鄉鎮(含)以上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農村經營管理服務、農業信息服務等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從業人員數(以在職人員數為準)。相關數據從示范區農業部門人事檔案統計資料中采集。
(四)持專業證書的農業勞動力占比
指持專業證書農業勞動力數量與農業勞動力數量的比值,是反映農業勞動力素質的重要指標。計算公式:持專業證書的農業勞動力占比=持專業證書農業勞動力數量/第一產業就業人員數×100%。
持專業證書人員是指農業從業人員(包括各類農業企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及一般農民)中持有涉農專業中等及以上學校教育及職業教育畢業證書、農業行業職業資格證書、農民技術職稱證書、農民技術資格證書(綠色證書)的人員。該數據由示范區制定規范的統計制度進行采集,持有一項以上上述證書的農業從業人員,不重復計算。
(五)農戶計算機擁有率
指百戶農戶擁有的家用計算機數量,是反映農戶信息化基礎水平的國際通用性指標。該指標直接從統計年鑒中獲取,若統計年鑒中無該數據,采用相關部門的行業統計數據。
(六)具備農業綜合信息服務能力的鄉鎮比重
指具備固定工作場所(可設在農技站、農經站等基層農業服務站,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站,運營商代建服務站等)、基本工作設備和相對固定工作人員,具有農業綜合信息服務能力并日常開展農業信息服務工作的鄉鎮,占鄉鎮總數的比例,是反映基層農業信息服務能力的重要指標。計算公式:具備農業綜合信息服務能力的鄉鎮比重=具備農業綜合信息服務能力的鄉鎮數量/鄉鎮總數×100%。鄉鎮總數從統計年鑒中采集,具備農業綜合信息服務能力的鄉鎮數采用相關部門的行業統計數據。
(七)“12316”等農業信息服務熱線覆蓋率
指示范區有無“12316”或其他形式的農業信息服務熱線覆蓋,是反映政府農業信息化服務能力的重要指標。計算公式:沒有“12316”或其他形式的農業信息服務熱線的賦值為0,有“12316”或其他形式的農業信息服務熱線的賦值為100%。
三、農業經營管理水平
(八)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比重
指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面積與耕地總面積的比值,是反映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程度的重要指標。計算公式: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比重=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面積/耕地面積×100%。
適度規模經營面積是指單個經營面積達到50畝(含)以上的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規模經營主體經營的耕地面積之和。該數據從上級經管部門土地規模經營統計資料中采集。
純牧業縣將該指標權重加入畜禽規模化養殖指標計算。
(九)畜禽規模化養殖比重
指生豬、肉牛、奶牛、羊、肉雞、蛋雞規模化養殖量與其相應養殖總量比值的加權合計,是反映現代畜牧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計算公式:畜禽規模化養殖比重= ,其中,A為生豬、肉牛、奶牛、羊、肉雞、蛋雞規模化養殖場年出(存)欄量分別占其養殖總量的比重,X為生豬、肉牛、奶牛、羊、肉禽、禽蛋產值分別占豬、牛、奶產品、羊、肉禽、禽蛋產值之和的比重,i為畜產品代碼。
生豬、羊規模化養殖量是指年出欄500頭以上的生豬、100只以上的羊規模化養殖場(戶)年出欄生豬或羊的數量。肉牛、奶牛規模化養殖量是指年出欄50頭以上的肉牛、年存欄100頭以上的奶牛規模化養殖場年出欄肉牛、存欄奶牛的數量。肉雞、蛋雞規模化養殖量是指年出欄10000只以上的肉雞、年存欄2000只以上的蛋雞規模化養殖場年出欄肉雞、存欄蛋雞的數量。相關數據從上級畜牧部門的行業統計資料中采集。
若示范區無畜禽養殖,將該指標權重加入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指標計算。
(十)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比重
指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面積與水產養殖總面積的比值,是反映現代漁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計算公式: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比重=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示范場(區)養殖面積/水產養殖總面積×100%。
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示范場(區)養殖面積是指省級(含)以上漁業主管部門認定的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示范場(區)的養殖面積之和。相關數據從上級漁業部門的行業統計資料中采集。
若示范區無漁業生產,將該指標權重加入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指標計算。
(十一)“三品”認證農產品產量比重
指該地區獲得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產量占當地食用農產品總產量的比重,是反映農產品優質、生態、安全水平和標準化生產水平的重要指標。計算公式:“三品”認證農產品產量比重=“三品”認證農產品產量/食用農產品總產量×100%。其中,“三品”認證農產品產量=無公害農產品產量+綠色食品產量+有機食品產量,無公害農產品產量數據由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在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網(www.aqsc.gov.cn)的“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專欄內發布,綠色食品產量和有機食品產量數據由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在農業部門戶網綠色食品子站(www.greenfood.moa.gov.cn)的“統計年報”欄目內和中國綠色食品網(www.greenfood.org.cn)的“統計資料”欄目內發布,示范區可從中采集。食用農產品總產量數據從當地統計年鑒或上級農業(畜牧、水產)部門的行業統計資料中采集。
食用農產品總產量為糧食、油料、甘蔗、甜菜、蔬菜(含食用菌、西甜瓜)、水果、茶葉等7類農作物產品產量,肉類、禽蛋、蜂蜜等3類畜產品產量以及水產品總產量之和。
(十二)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值
指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的比值,是反映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的國際通用指標。計算公式: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值=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農業總產值。
農產品加工業的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農副食品加工”等11個大類行業,具體包括: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扣除“鹽加工”小類;飲料制造業,扣除“碳酸飲料制造”和“瓶(罐)裝飲用水制造”2個小類;煙草制造業;紡織業,扣除“棉、化纖印染精加工”、“毛染整精加工”和“絲印染精加工”3個小類;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家具制造業,扣除“金屬家具制造業”、“塑料家具制造業”和“其他家具制造業”3個中類;造紙及紙制品業;中藥飲片加工與中成藥制造,由“醫藥制造業”中的兩個小類合并成;橡膠制品業,扣除“輪胎翻新加工”和“再生橡膠制造”2個小類。該數據從上級統計部門的工業統計資料中采集。
(十三)農戶參加農民合作社比重
指參加農民合作社的農戶數量與農戶總數的比值,是反映農業組織化程度的重要指標。計算公式:農戶參加農民合作社比重=參加農民合作社農戶數量/農戶總數×100%。該指標數據從上級經管部門的農民合作社統計資料中采集。
墾區和兵團以農業生產統一服務率進行填報。計算公式為:農業生產統一服務率=(統一供種率+統一機械作業率+統一技術措施率+統一銷售產品率)/4。該指標由部農墾局制定規范的“四統一”統計標準,由有關示范區根據標準進行數據采集。
(十四)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占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的比重
指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與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的比值,是反映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的重要指標。計算公式: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占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的比重=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00%。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農林牧漁業增加值-農業增加值-林業增加值-漁業增加值-牧業增加值。相關數據從統計年鑒中采集。
四、農業支持水平
(十五)農林水事務支出占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的比重
指農林水事務支出與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的比值,主要反映財政對示范區農業的支持和保護力度。計算公式:農林水事務支出占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的比重=農林水事務支出/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00%。相關數據從統計年鑒中采集。
(十六)農業保險深度
指農業保費收入與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的比值,是反映示范區農業風險防范能力的重要指標。計算公式:農業保險深度=農業保費收入/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00%。
農業保費收入是保險公司為履行農業保險合同規定的義務而向投保人收取的對價收入。該數據從涉及農業保險業務保險機構的統計資料中采集。
(十七)單位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的信貸資金投入
指農林牧漁業貸款余額與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的比值,是反映現代金融對農業發展支持程度的重要指標。計算公式:單位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的信貸資金投入=農林牧漁業貸款余額/農林牧漁業增加值。貸款數據從該地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的統計資料中采集。
五、農業產出水平
(十八)糧食總產年均增幅
指該地區當年糧食總產與2006-2010五年糧食總產平均值的比較增幅,是反映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指標。計算公式:當年糧食總產年均增幅=[ ]×100%,t=測算年度-2008。糧食產量數據從統計年鑒中采集。
無糧食生產或糧食播種面積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比重低于5%的示范區,用第一主導產業(按棉、油、糖、果、茶、菜[1]、肉、蛋、奶、水產品、橡膠等行業中產值最大的產業)農產品產量年均增幅指標替代。計算公式及采集方式同上。
(十九)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
指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開展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中合格農產品所占比重,是反映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標。計算公式: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合格農產品樣本數/抽檢農產品樣本總數×100%。該指標數據從省級農業主管部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查結果中采集。
(二十)農民人均純收入
指按人口平均的農村居民家庭純收入(即農村住戶當年從各個來源得到的總收入相應地扣除所發生的費用后的收入總和),是衡量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核心指標。該指標數據從統計年鑒中采集。
六、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
(二十一)耕地保有率
指本年末耕地總面積與上年末耕地總面積的比值,反映了耕地面積的變動幅度。計算公式:耕地保有率=本年末耕地總面積/上年末耕地總面積×100%。耕地面積數據從統計年鑒中采集。
(二十二)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
指灌入田間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與灌溉系統取用的總水量的比值,是反映農田灌溉用水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標。計算公式: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灌入田間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灌溉系統取用的總水量。該指標數據從上級水利部門的統計資料中采集。
(二十三)單位能耗創造的農林牧漁業增加值
指農林牧漁業增加值與能源消耗總量的比值,是反映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節能降耗的重要指標。計算公式:單位能耗創造的農林牧漁業增加值=農林牧漁業增加值/能源消耗總量。
能源消耗總量是指農業生產全過程的能量消耗量。計算公式為:能源消耗總量=機電排灌能源消耗系數×機電排灌面積+農用柴油能源消耗系數×農用柴油量+化肥能源消耗系數×化肥施用量(折純量),機電排灌、農用柴油、化肥能源消耗系數(用氮肥能源消耗系數代替)分別為0.3869t/ha、1.4571t/t、4.7t/t。相關數據從統計年鑒中采集。
(二十四)勞均農林牧漁業增加值
指平均每個農業勞動力創造的農林牧漁業增加值,是反映農業勞動生產率的重要指標。計算公式:勞均農林牧漁業增加值=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第一產業就業人員數。相關數據從統計年鑒中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