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6:
寧波市校園及周邊食品流通專項整治工程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通過專項整治,進一步規范校園及周邊食品市場交易秩序,進一步凈化學生飲食消費環境,并實現三個100%。一是亮證經營和承諾責任書等信息100%統一上墻公示,即信息有公示;二是食品經營進貨查驗責任落實做到100%,即進貨有臺帳;三是一戶一檔信用監管檔案達到100%,實施量化分類分級監管,即監管有量化。
二、整治重點
(一)重點區域
全市大中院校、中小學(含職高、中專)、幼兒園的校區內及其周邊200米內的食品經營主體。
(二)重點對象
排名較后、食品抽樣檢驗不合格率較高的小食雜店((超市))。
(三)重點品種
乳制品、糕點、蜜餞、烘炒食品、膨化食品、糖果、果凍、肉制品、豆制品、餅干、飲料等食品。
(四)重點內容
一是食品流通許可證、營業執照等經營主體資質是否合法有效;二是健康證管理、進貨查驗臺賬、不合格食品退市等自律制度的落實情況;三是是否存在經營假冒偽劣、過期變質、“三無”等食品違法經營行為,以及食品包裝標識是否符合法律法規及標準規定。
三、具體階段和工作安排
(一)調查摸底建檔量化階段((2013年底前))。按照《寧波市食品經營者食品安全信用檔案管理規定》(甬工商食„2013‟91號),到2013年底前,全市校園及周邊食品經營者100%建立一戶一檔監管信用檔案,進行跟蹤管理,實現量化分級分類監管。
(二)消費教育宣傳引導階段(每年3月~6月)。延伸12315申訴舉報網絡,建立健全學校消費維權聯絡站,開展食品安全進校園活動,通過發放食品安全宣教手冊和集中授課等方式,增強學生食品安全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指導建立學生食品安全義務監督員隊伍,對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狀況和食品違法經營行為進行監督,形成食品安全人人有責、人人監督的良好監管氛圍。
(三)全面整治規范提升階段((每年9月~12月))。加大巡查頻次和力度,對重點區域、重點對象實施重點檢查和檢測,可結合區域實際,集中時段開展校園食雜店綜合檢查公開評價工作,同時強化對違法經營行為的查處。
(四)固化成效形成長效機制階段((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全面實現三個100%的整治目標,在此基礎上,將信用分類監管、公開評價、宣教進校園等固化為常態化監管手段,建立健全校園及周邊流通環節食品安全長效監管機制。
四、整治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要結合“三思三創”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高度重視此次專項整治工作,要深刻領會整治的背景和目的,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校園食品安全問題擺在重要位臵,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確保整治工作落到實處。
(二)質量為重,深入整治。要結合小食雜店整治和公開評價工作,圍繞學生喜食、消費投訴集中、合格率較低的品種和品牌,加大重點抽檢和日常監管。對抽檢不合格的食品,及時抄告相關部門和生產企業,督促源頭治理;對多次抽檢不合格的,嘗試“黑名單”制度和“區域限制”法,切實把好進貨查驗關,在一定時段一定范圍限制產地較為集中的不合格食品的上市銷售。
(三)部門協作,形成合力。要在當地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加強與教育、質監、食藥監、城管等部門的橫向溝通,發現問題及時通報,形成渠道暢通、反應快捷、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多部門聯動機制。
(四)注重結合,確保長效。要將本次專項整治和青少年維權行動、一戶一檔信用監管、工商所食品安全達標創建等工作有機結合,統籌運行,合力推進。要及時總結專項整治工作經驗,借鑒推廣,齊頭并進,全力構建校園及周邊安全、有序的食品消費環境,切實保障青少年飲食消費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