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運大幕已于2月24日順利落下,我市各級運管部門緊緊圍繞“便民利民,平安春運”這一主題,圓滿達成了安全、平穩、有序的總體目標。在今年春運的40天時間里,我市道路客運共發送旅客617.98萬人次,同比下降超三成。
今年春運的道路客運呈現出什么特點?全市道路客運行業又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經驗呢?昨天,市運管處相關負責人就有關情況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傳統道路運輸客流逐步回落
今年春運的40天時間里,春運安全生產形勢保持平穩。我市道路運輸(班車和包車)共發送旅客617.98萬人次,同比下降30.4%。其中,班車發送572.48萬人次,同比下降35.5%;包車發送45.50萬人次,同比下降66.4%;市區五大客運站發送旅客122.43萬人次,同比下降16.8%。
相關負責人指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高鐵、自駕等出行方式逐漸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加之今年鐵路寧波站開通,高鐵網絡進一步完善,選擇鐵路出行的旅客大幅增加。同時,春運期間中短途私家車出行越來越趨于主流。航空班次和服務調整,致使疏運能力增大。城鄉客運一體化改造成果顯著,部分旅客分流到城鄉公交等。這些因素都導致傳統道路運輸客流逐步回落,而且這一趨勢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可能持續。
“下一步,如果能解決好公路、鐵路、航空等運輸方式之間的銜接和換乘,旅客出行更加方便,傳統的道路客運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名負責人說。
改善旅客出行體驗成了新要求
與此同時,傳統道路運輸的旅客量仍在各種交通運輸方式中占七成以上,道路運輸的體量和在春運中發揮的“兜底”疏運的職能沒有發生明顯變化。而這些都給今后的道路運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相關負責人說,首先就是要提升服務質量,改善旅客通過公路出行的體驗。比如推出多種售票方式,除了傳統售票窗口之外,代售點、互聯網售票、郵政網點、中國銀行ATM機等四種方式真正實現了全覆蓋。主要客運站還進一步完善了公鐵、公航換乘服務,其中站際免費接送車每日15班,汽車中心站的城市候機樓進一步增密了免費擺渡巴士。此外,有關客運場站還聯合慈善組織為旅客提供免費盒飯,節前節后共提供4000盒左右。
其次,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雖說客流下降明顯,但安全生產形勢卻依然嚴峻。今年春運,我市運管緊緊圍繞“平安春運”這一主題,強化安全第一理念,督促落實駕駛員限時駕駛制度、安全告知制度、三不進站六不出站制度等,全面開展排查,有效促進安全責任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