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區普遍存在停車難的問題,進而引發消防通道被堵、小區綠地被占等矛盾。為此,江北交警主動介入,與各級政府部門合作,幫助老小區化解這個難題,同時希望探索出一套機制,為解決這類問題提供參考。
有車族與無車族的“戰爭”
作為一個典型的老小區,桃源社區停車位嚴重不足,僅有200個停車位,卻要停放500多輛車。
今年4月初,江北交警與桃源社區達成協議,將幫助解決小區停車難的問題。原本以為這樣一件好事,辦起來應該順風順水,但事實卻是一波三折。
整治開始前,交警部門多次召集物業、居委會、業主代表進行座談,對于整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一一作了設想,并且制訂了應對方案。交警向居民發放了告知書以及950份調查問卷,根據調查結果,支持小區停車位改造的占了多數。于是,交警在小區內豎起了有關改造的多幅大型示意圖。
沒想到,這下引爆了有車族與無車族之間的矛盾。有車族對改造當然持歡迎態度,但無車族卻感到自己的利益被侵害了,無車族中的中老年人更是強烈反對。
我又沒車,不同意家門口改建停車位;活動場地改造成停車位后,孩子玩耍的空間小了;車輛進進出出,會影響居民生活……各種各樣的反對意見,讓熱情滿滿、準備大干一番的各方郁悶了,只能繼續做群眾的工作。
綠化和停車位的“零和博弈”
老小區停車位改造,要盡可能地挖掘潛力,這勢必會占用一部分綠化帶。
而在小區,占用綠地一直以來是敏感問題。在座談會上,交警就多次被“警告”,要慎重對待綠化問題,因為小區以前吃過虧。當時小區要改造一塊綠地,事先做了大量工作,多數人也是支持的,但后來有人把小區告了,官司打了大半年,結果是“合情但不合法”。
交警的兩次問卷調查,也說明了這個問題。“稍微占用綠化帶”,絕大多數居民是同意的,但要大規模占用,想也別想。交警隨后調整了改造方案,盡可能少占綠地,停車位大多鋪上草坪磚。
動工后,矛盾進一步激化,無車族對于“破綠增位”始終不支持,并且堵了居委會的門。最后,交警決定對有爭議區域的改造先緩一緩,那些沒有爭議的地方先施工,并且打算先做幾個“樣板工程”出來,用事實來說服那些反對的居民。
改造資金捉襟見肘如何解決
要解決老小區停車難,停車位改造資金問題同樣不可忽視。
根據寧波市新近出臺的《關于緩解舊住宅小區停車難有關工作的若干意見(試行)》,政府將對老小區實施內部停車位改造采取鼓勵性措施。也就是說,只要符合相關條件,老小區停車位改造將獲得政府資金支持,具體的補助標準為:通過劃線方式新增停車位的,每個車位補助500元;通過建設改造方式新增停車位的,每個車位補助2000元。
然而,這筆錢往往不夠用。停車位改造工程費用除政府補貼一部分外,小區也要承擔一部分�?紤]到老小區的資金情況,這個問題不是能輕易解決的。
記者手記
物業要發揮“潤滑劑”作用
有車族與無車族之間的矛盾、綠化和停車位之間的“零和博弈”、工程資金捉襟見肘,這是老小區停車位改造要跨過的三道坎。要解決這三個問題,除了各級政府部門積極支持,作為小區“潤滑劑”的物業也應發揮自身的優勢,做好解釋溝通工作。
物業以理服人,功夫在平時。正如有位居民所說:“物業平時工作盡不盡責,大家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居民越是不信任你,就越不肯交物業費,物業工作就越沒有積極性,之后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最終各方都成為受害者。
杭州的老小區同樣面臨上述問題,但如今一些小區成功走出了怪圈。5月上旬,江北交警前往杭州幾個老小區學習先進經驗。對方總結,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以理服人,多上門服務。彼此熟悉了,總會賣幾分面子,這樣問題就好解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