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火情消防車都開不進,江北白沙街道桃源小區停車行車“兩難”問題突出,由此引發的安全隱患給居民敲響了警鐘。從今年4月起,通過邀請交警部門介入小區交通改造,三次組織居民問卷調查,反復微調小區交通整改方案。歷時4個多月,桃源小區終于迎來華麗轉身。
記者昨日從桃源社區居委會了解到,7月底交通改造硬件設施全部完工,目前業主們正在分批申領智能IC停車卡,預計8月中旬,老小區將正式啟用停車管理系統。
小區內劃線車位增了一倍多
昨天上午9點多,記者再次走進桃源小區,第一感受就是規范有序。經過小區內交通改造,原本局促的空間得到了充分利用。
按照交通改造初衷“保安全、優環境、增車位”,環繞小區中心綠化的主要通道已標示“消防通道”以及單行的標志,人行及非機動車道則以鋼護欄隔開,將人車分流。在禁停區域的路面上,噴繪了黃黑相間的警示圖標。記者還看到,小區內停車位劃線清晰,還以字母和數字的組合進行標號,私家車都規矩地進行了停放。
據介紹,根據江北交警的科學規劃,再加上對原本部分被占用綠化的適當改造(改成草坪磚),小區地面停車位已由原來的123個增加到了現在的301個。其中,小區綠化率從33%變為31%,仍符合國家有關住宅小區需達到30%以上的綠化標準;改造經費(45萬元)大部分來自市政府對老小區車位改造的補助,不足部分由江北區政府、江北交警及物業分擔,居民不用掏一分錢。
改造后,步行進出的居民感到比較滿意。記者在現場查看情況時,小區業委會主任董老先生騎一輛自行車經過,他很自豪地說,“記者同志,你自己看看,變化大吧?肯定會越來越好的!”
多措施開發小區外可用停車資源
據統計,桃源小區共有汽車550多輛,除了部分居民擁有私家車庫、車位外,大部分都要將車輛停放在小區地面劃線的停車位上。即便改造增加車位之后,供需矛盾依然存在一定缺口。
“居民要回家,這些車總得找到停放的位置。”桃源社區居委會相關負責人羅女士說,小區內資源有限,交警部門則在小區周邊動腦筋,再挖停車資源。首先是幫助物業公司回收了南門停車場,該區域雖在小區門外,但屬于規劃紅線內,長期被二手車交易公司占用,約有30多個停車位。
羅女士說,利用時間差綜合利用車位也是個極好的措施。如小區有個幼兒園,接送孩子的車輛較多。交警就利用小區南門口道路兩側位置施劃交通標志,規定每日7:00至18:00專供接送車輛臨時停放,還給家長發放臨時停車卡。此外的時間段,供小區居民免費停放。
另外,記者也從江北交警處了解到,周邊如江北法院南門停車場、新增的湖西路沿線馬路停車位等,都能給居民停車提供更多元的選擇。
|